“网”到更要“心”到
2022-08-09 16:40:58 作者:郭妙兰 编辑:蒋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指明了努力方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正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百年伟大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前进力量。时代在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还是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新态势、民意诉求表达新方式,就重大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畅通群众反映建议诉求渠道等,都是我们党与时俱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这些创新举措把民意民策汇聚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伟业中,使建言献策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过程,进一步丰富了走好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内涵。
当前,互联网深度融入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目前超过10亿人,网络为群众表达情绪意见、参与公共治理提供着日趋丰富、更为便捷的平台与机会,同时也给党员干部带来新的考验。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群众工作就要做到哪儿。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互联网思维,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回应群众所急所盼,也要与群众“面对面”,绝不能趴在“云端”不接“地气”。现实中,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只顾走网上群众路线而忽视了线下,凡事都在“云”上沟通,工作办事都是“网来网去”,到村镇、社区、厂矿、学校等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少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少了。这既不利于更为全面掌握基层真实情况,也因少了直接与群众相处而渐显疏离。联系群众,也绝不能只重形式轻实效,搞网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如,有的自说自话,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对群众关切避而不谈;有的征求意见满满当当,办理回复寥寥无几;有的搞“指尖主义”,网络成了打卡留痕之地,增加基层负担,伤害群众感情。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 无论是“键对键”还是“面对面”,都只是手段和途径,最终还是要看是否听到了真民声、了解了真民意,是否真心为群众担当、真诚帮群众纾困,最根本的还是看是否对群众有深厚感情。一方面,要坚持弘扬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一边帮农民插秧一边调查,写出《寻乌调查》;习近平同志骑着自行车跑遍正定每个村落,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同样要做到眼睛向下,多开展“四不两直”,多走村入户,多蹲点调研,练就“铁脚板”,在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中增进感情、摸透情况、找准关键、解开症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特别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升运用互联网了解民意诉求的技能和本领,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及时廓清模糊认识,让“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善于把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网到、脚到更要心到,就可以更好地让多种渠道汇聚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