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去病灶 挖病根 消未患 建设清廉自贸港
2022-06-24 15:25:35  作者:张丽珍  编辑:蒋健 来源:清廉海南网   点击:

       不久前,省纪委监委在临高县召开全县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临高系列腐败案件查处情况,充分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揽镜自照、防微杜渐,取得“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去“病灶”,让腐败毒瘤无处藏身。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腐败是社会毒瘤,铲除腐败毒瘤,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省纪委监委以雷霆之势查处临高系列腐败案,铲除阻碍临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积弊毒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2021年,临高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百亿大关。2022年1-4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幅在全省各市县排名第四位。事实证明,惩治腐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自贸港封关运作关键时刻,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松劲,必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面对腐败与反腐败的激烈较量,唯有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去“病灶”、切“毒瘤”,让腐败无处藏身,方能赢得主动、争取更大胜利。

       挖“病根”,让制度笼子更加严密。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警钟长鸣,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念,把典型案例剖深析透,把问题的病根找出来,对症下药,防止类似问题反复发生,是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重要一环。在临高系列腐败案件中,涉及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有7人,其中5人为“一把手”;县住建局3名原党组班子成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承揽工程项目,收受巨额贿赂。“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是“关键少数”,“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一旦廉洁失守,极易导致腐败蔓延,产生窝案串案,成为政治生态污染源。针对这些关键之点,深挖“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让制度笼子更加严密、党内监督更加有力。加强对“一把手”监督要打好“组合拳”,必须把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拧得紧而又紧,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最好的防腐剂,要科学授权、合理分权,用制度和规矩管住“一把手”,多开展廉洁家访、廉洁下访,多了解下级“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对权力运行多过问、多提醒,拉近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距离,切实解决“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要“多措并举”。探索“互联网+监督”模式,以机控代替人控,形成线索“发现、预警、处置”完整准确、不可逆转的数据链,为地方小、熟人多、说情打招呼等问题筑起防火墙;探索开展交叉检查方法,完善内控制度,从监督方式上解决同级监督怕伤“和气”等问题;打通跨地区、部门、单位监督大循环,通过开展联动交叉监督,阻断“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面”等熟人社会人情干扰,切实解决“同级监督太软”的问题。推动党内监督形成合力要“大家都使劲”。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勇于负责,让党内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建设、管理、监督全过程之中,把党内监督体现在时时处处;增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做到人人都担责、大家都使劲,让党员干部养成在“探照灯”下工作的习惯,切实解决“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

       消“未患”,让预防跑在风险前面。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体现了中医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治未病”思想。以案促改不但要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发生,还要做到关口前移,让预防跑在风险前面。古人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毛病也可以分类施治。首先要在刚刚露出错误苗头之时防微杜渐,阻断其发展;其次要在快要犯错误之时悬崖勒马,立即止步;最后在已经违规违法之时,采取有力措施,找准“病症”,对症下药。在疾病的三个阶段中,“消未患”成本最低。同理,以案促改要在“消未患”上积极作为,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守责尽责,真正实现“多一份事前提示、少一份事后问责”。要把监督挺在前面。坚持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功夫要下在平时、放在日常,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及时消除未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未患变已病;当发现游走在违纪违法边缘的问题时,要“当头棒喝”,把“病灶”消灭在源头、遏制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监督问题于未发之时。

       去病灶、挖病根、消未患,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有效途径。深刻把握“惩、治、防”的辩证关系,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正风肃纪反腐,以坚定斗争意志为自贸港建设保驾护航,就能把清廉自贸港的品牌越擦越亮。(海口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