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工作群减量更要提质
2021-03-23 10:52:20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随着中央加强对指尖形式主义的整治,多地陆续对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办公平台进行集中排查清理。一些临时群、僵尸群被解散,一些必要的工作群整合,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干部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高度赞同,但对将微信工作群“解散了之”、单纯压缩数量并不十分认同。(3月22日《半月谈》)

  相较于传统办公手段,利用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办公平台的确有及时、便捷、互动、环保等诸多优势。但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过多过滥的微信工作群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空耗精力、身心疲累,甚至滋生出脱实就虚、阿谀奉承等形式主义弊端。整合减量固然可以减负,但要真正提高效率,还需在质量提升上多下功夫。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名目繁多的微信工作群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基层干部变“群奴”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部门要建群,辖下科室也要建群,一些身兼数职的人手上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工作群。每天打开手机,便是信息往来滴滴不停,导致人们疲于应付、心烦气躁,务实工作没空开展。甚至连一些临时性事情也要动辄建群,以至造成“事情完结群未散”,并因鲜有人在此聊天发言而变成所谓“僵尸群”。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当对没有必要或空有虚名的工作群予以整合缩量。对那些时过境迁、无人互动的临时群、僵尸群要及时予以解散;对于工作内容雷同、职责相近、参与人员重合度较高的工作群,要基于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兼并。这既有利于工作任务的统一安排,规避工作群功能重复,也可极大减轻基层干部的心理负担。

  最大限度地提高微信工作群的服务效率,不仅要重视量的控制,更要抓好质的提升。一方面,需要确保微信工作群多讲“干货”,少说废话,厘清“工作群”与“朋友圈”的公与私边界;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微信工作群的异化变形。现实中,微信工作群常常有被人们异化为“马屁群”和“留痕群”等不良倾向,这不仅无端增加了微信工作群的信息量,也极易诱发其他人的有样学样,助长形式主义泛滥。

  给微信工作群提质,还需要通过建立“群规群矩”,明确责任,厘清界限,规范发布内容,规避不良倾向,让工作群有序运行,最大化发挥社交平台的辅助和服务工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