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扬斗争精神
2019-10-29 09:23:04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我们过往取得的脱贫攻坚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我们今后的脱贫攻坚目标,也要在不懈的奋斗中实现。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务必继续发扬斗争精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重点论,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问题。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明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能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关键就看能不能解决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脱贫攻坚战越是到最后,留下的越是深度贫困问题,是“最重的担子”和“最硬的骨头”,要实现脱真贫、真脱贫,难度也就更大、矛盾也就更多。这就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把握重点,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解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广泛调动全国优势资源,形成各方参与的扶贫新格局,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以强有力的奋斗行动,着力补齐贫困地区人口在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方面的短板,切实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才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正确方向,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和成果。
坚持实践论,确保取得高质量脱贫攻坚实效。
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是“花拳绣腿”,必须要在高质量上下功夫。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要真实,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不能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否则既欺骗组织,又贻害群众。这就需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估,加强督查问责,严肃追究不严不实、弄虚作假行为。
二是脱贫后要有效防止返贫。脱贫攻坚不能是“一阵风”、达到标准就“万事大吉”、对后续发展不管不问,必须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继续巩固和加强脱贫攻坚成效,保证脱贫攻坚成果长期有效。
三是坚决同形式主义等歪风乱象做坚决斗争。形式主义既伤害群众的感情,又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无益于脱贫攻坚成果的取得。这就需要我们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在“准”字上做文章,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对症下药。
一切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成效,都要在奋斗过程中取得。只有在不断奋斗中,才能破除一切阻碍脱贫攻坚的障碍,有效抵御形式主义等歪风乱象的侵蚀,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依靠人民的奋斗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依靠人民的奋斗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中央下定决心打响脱贫攻坚战,就是看到还有很多群众仍处在贫困状态之中,没有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历程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靠人民,只有首先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问题,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状态,才能为今后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动力。
在依靠人民的奋斗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的主体是贫困群众,我们要把脱贫攻坚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在贫困群众的需求上面,找准“穷根”,精准扶贫。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改进过去的简单工作方式,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只要激发起人民群众的奋斗热情,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的事业就将凝聚起磅礴的力量,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一定能够取得!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董振华 张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