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净土织网,让“苍蝇”无所遁形
2015-12-30 10:27:03  作者:  编辑:陈芊亦  来源:   点击:

   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失职渎职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公款旅游、违规发放补贴;吃拿卡要、套取危房改造资金;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挪用集体资金;违规侵占处置集体资产;虚报冒领惠民补贴……近日,省纪委再次集中通报了一批共20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梳理这20起典型案例,不难发现,这批典型案例涉及案值不大,涉案人员职务不高,然而仔细思量,涉及范围却不小,涉案人员虽然级别、职务不高,却掌握着关系当地民生的重要公共资源,一旦没被发现,这些“苍蝇”在基层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

  这一件件与民争利的案件,一方面使得群众本应共享的社会发展“红利”,由于“苍蝇”的存在而丧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消抵了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成效,进而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查小腐败可得大民心。此次省纪委集中公布这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让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之余,也让群众寄予更大希望:净化土壤,密织监督网,不让“苍蝇”滋生。

  据病媒生物防制专家介绍,苍蝇的存在主要是环境卫生问题,铲除蝇类的孳生地,是蝇类防制的关键。此外,必须安装完善防蝇设施。

  因此,杜绝基层“苍蝇”嘤嘤乱飞,关键是要有劲力威猛的“清洁剂”“除臭剂”和密实的监督网。监督机关应紧盯发生在基层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上,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就下决心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查处什么问题,让“苍蝇”失去滋生的空间。

  可喜的是,目前省纪委监察部门将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正在或已经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同时,我省不少市县结合本地实情,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如海口市实行市、区两级纪委领导包案、定人定时查办责任制;五指山市坚持抓早抓小,快查快结,什么问题群众意见大,就下决心解决什么问题;乐东黎族自治县纪委重点查办村级党员干部“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等等。

  我们有理由期待,当“灭蝇”有了常态化机制,当清廉的社会风气吹来,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红利”的获得感将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