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2025-09-01 16:19:34  作者:  编辑:何芊芊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

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冯飞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海南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发挥海南生态优势,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让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四季花园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海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以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着力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陆海保护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行生态优先的投资消费模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施策,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改革试验平台作用,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监管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构建起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定位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海南经验”。

重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示范后,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和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进一步深化部署推进,优化调整全省生态、农业、城镇、海洋四大空间布局,建成覆盖空间规划“编、审、调、用、督”全周期平台,创新实行“机器管规划”,规范国土空间建设秩序。承接1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任务,62项经验做法案例获得国家部委肯定或推广。在全国率先划定省域生态保护红线,率先开展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开展全国首批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的国家公园;创新赤田水库、松涛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流域治理提供“海南模式”。

法规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经济特区法规制定权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制修订地方性法规74项,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加强绿色标准引领,出台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橡胶加工等70项地方特色绿色标准。加大违法惩戒力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生态恢复性司法”机制,真正使生态环保法律法规“长牙”“带电”,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应有代价。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开放合作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海南多次承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等生态文明领域国际会议,共促经验交流、产业合作。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与新加坡共建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示范项目等加快推进。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发起《全球长臂猿保护网络倡议》,海南长臂猿全方位保育、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儋州老市村湿地生态修复及垃圾管理等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海南故事”正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让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海南热带岛屿型生态系统在全国具有特殊性、唯一性和脆弱性,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始终把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作为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坚持以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动真碰硬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坚决有力。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海洋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各项工作均按序时进度推进,并推动解决海岸带违规开发、近海水产养殖污染、垃圾填埋场治理等“老大难”突出环境问题,强化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建章立制,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着力提升常态化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和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的全流程监测与综合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2021—2024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PM2.5浓度从2018年的1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4年的12微克/立方米,2024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控断面地表水优良率达96.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9.9%,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富有成效。坚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天然基因宝库,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抓好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1%以上、高于2024年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新造和修复红树林1225.9公顷,清理及修复海岸带152.3公里,高标准实施典型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全国各省份中率先出台实施《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优先保护物种名录,海南坡鹿、中华穿山甲、猕猴、坡垒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恢复,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

以标志性工程牵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我们着眼工作大局、创新推进方式,聚焦统筹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等关键领域,系统谋划和滚动实施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为主体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N”标志性工程,牵引带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整体提质升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全面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设立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宝”。我们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开展国家公园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产权支撑。创新开展土地产权相互置换模式,稳妥解决核心区生态搬迁难题,有力保障村民离乡不失地、发展有产业、增收可持续。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专项规划,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入选“2025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自2019年启动体制试点算起,濒临灭绝的海南热带雨林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4群30只增长至2024年的7群42只,成为全球长臂猿类群里唯一实现稳定增长的种群;累计发现新物种75个。

海南“低碳岛”建设升级提速。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18年的61.4%提升至2024年的83.9%,高出同年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达70%。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珑一号”建设有序推进。在全国率先部署推进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58.2%、全国排名第一,保有量占比19.3%、全国排名第二。累计培育3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洋浦经济开发区入选“绿色化工园区”、位列全国化工园区“潜力十强”第一名。2024年全省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1584.8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全省炼油、化工、浆纸、水泥、合成氨等重点行业节能监察任务,规上企业能耗100%达到限额标准,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清洁底色。

统筹推进“禁塑”、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六水共治”等标志性工程。实施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法规,重点行业场所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率超过80%。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业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75%、全国排名第二。开展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经受住超强台风“摩羯”和极端强降雨的考验,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成功创建博鳌零碳示范区,成功实现零碳运行,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和认可,为全球零碳标准提供了中国答案。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海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到“守底线”“作示范”“探新路”有机统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源头管理,严把“绿色门槛”,招商引资“优中选优”,对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能带来再多GDP、再多税收也坚决不上,决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绿色产业,统筹推动绿氢“制储输用”,有序推进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2024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67%,比2018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成为海南经济最重要支撑。四大主导产业的确定和发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三度一色”资源禀赋优势和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优势,聚焦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坚持“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消费回流文章”成效显现,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和“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做好“雨林+”文章,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实施生态产品交易、生态品牌建设等13个“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先行先试试点,出台具有海南特色、陆海统筹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地方标准,打造省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海南鲜品”,带动培育五指山大叶茶等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澄迈桥头地瓜、文昌椰子等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有力推动生态产品可量化、可交易、可转化。“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立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完成全国首例国家公园碳汇交易,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面实现碳中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省上下一致共识。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海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扛起精心呵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政治监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连续7年突出抓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定期“回头看”工作,推动实现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对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坚持高位推动,整合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海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双挂帅”统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出台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省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日常监督的重中之重,开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责任追究工作,对13个党组织、148名责任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强有力震慑。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打造“植树娘子军”、鹦哥岭青年团队等志愿服务典型,塑造“雨林与您”生态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活动,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水平,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进一步突破体制改革深度,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管理制度体系等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引领、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措施,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构建从山顶到海底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进一步拓展示范引领广度,深入推进国家公园“园”“地”融合发展,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把海南热带雨林保护好”落到实处,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域梯次建设“无废岛”,推进建设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滚动实施洋浦近零碳示范区等新的标志性工程,确保做一个成一个。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进度,发展壮大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依托雨林、气候、海洋、生物资源等优势,分片区、分功能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升国家公园“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建设水平,实现“身在宝山、硕果累累”;统筹布局产业优碳、宜居降碳、增汇固碳、智慧管碳和长效治碳体系,深化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增强海南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国际竞争力。

海南既是海南人民的海南,也是全国人民的海南,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海南。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主要目标,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让海南真正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2025第2期

作者:冯飞,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