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靶向发力 整治突出问题 构建“三资”防线
2025-11-04 16:36:28  作者:刘畅 崔明太 黄颖姝  编辑:李洁琬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组织力量下沉一线,开展靶向监督,助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图为近日,该市泰来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了解涉农部门履职情况。单良 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推动职能部门开展“拉网式”清查,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底数。图为近日,该市依安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太东乡沿江村向村干部了解有关情况。高琪越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靶向发力,一体贯通监督、办案、整改、治理,切实守好村集体“家底子”,扎紧惠农“钱袋子”,全力打通乡村振兴发展“中梗阻”。

压实各方责任,摸清问题底数

全面深入推进资源“智慧核验”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全力绘制全市村集体资源“全景图”,做到集体资源“一本清账、一图可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今年7月,黑龙江省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暨农村集体资源“智慧核验”业务培训会议在齐齐哈尔市召开,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作为代表在会上介绍了相关经验做法。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齐齐哈尔市现有耕地面积逾4000万亩,涉农资金、资产、资源规模大、覆盖广、管理环节多。如何督促相关部门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是摆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于2024年4月起,在全市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市纪委监委聚焦责任落实,推动构建起各级党委政府扛牢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压实监管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责任的协同治理格局,对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开展系统性排查与梳理。

市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四个体系”(领导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督导问责体系)工作机制,通过绘制整治导图、建立每周例会等十项制度机制,有效闭合责任链条。在此基础上,推动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督促市农业农村局成立清查小组,全面压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高效推进。

整治覆盖全市124个乡镇、150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市纪委监委聚焦部分村集体“三资”规模较大、信访矛盾突出、合同不规范等重点问题,推动职能部门开展“拉网式”清查,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底数。

“从目前梳理、清查的综合情况看,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资产资源失责失管、资源发包不规范、违规处置集体资金等问题较为突出,必须算明账目、靶向施治。”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目前已分级梳理形成问题台账,建立“交账对账”验收机制,明确主体责任、整改时限,推动问题整改到位、清仓见底。

对违规长期低价发包土地,“白条入账”,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应纳未纳,违规占用及低价租售村集体固定资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纪委监委向分管市领导专题制发《履责提示》3期,推动加强调度、及时整改。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累计回收资金1571.31万元、资产834.14万元,回收资源10.74万亩,涉及金额2387.97万元;督促农业农村部门累计下发工作提示函169份、通报59次、约谈30次,完成问题整改5171个,推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效能

虽是冬闲,监督不歇。在依安县阳春乡和乐村,村监会主任吴俊双正仔细核实今年挂牌发包的村集体资源情况。“每一笔都得认真查验,才能放心。”在吴俊双看来,村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去年3月,面对某种植大户提出以3.27万元承包7屯机动地的方案,出价与市场价持平,他及时提醒:“机动地上平台竞拍,既能规范流程,还能增加集体收入。”最终,这块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以5.82万元成交,村集体多获利2.55万元。

“村级监督队伍是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依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纪委监委选优配强149名村务监督委员,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村情民意恳谈会”、合作社理事会等方式,强化对党务、村务和经济事务管理决策的日常监督。

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督体系,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统筹衔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坚持力量上统筹、重点上聚焦、成果上共享,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紧盯“三资”领域政策落地、资金运行、项目运转等关键环节,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链条;深化拓展“巡乡带村”巡察,加强对89个乡镇104个重点村党组织书记提级监督;督促行业部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全覆盖;规范村级财务电算化记账,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会计初始化和建账;紧盯“白条入账”突出问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监督检查71次、发现问题169个、推动整改147个,查处相关问题8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7人。

市纪委监委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依托农村产权“五级”互联互通交易体系,推动未上平台的交易“应上尽上”,实现“三资”底数阳光晾晒。目前,全市累计通过平台受理业务23.66万条,成交金额33.10亿元。同时,深化拓展数据监督路径,推动依安县、甘南县、拜泉县、讷河市等地开发农经综合管理平台、公章“云”管理系统,有效杜绝暗箱操作、损公肥私等行为。强化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服务平台监督作用,优化监督模型,精准锁定疑点信息。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我们将紧盯截留挪用资金、非法侵占集体资产、违规处置资源等突出问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三资’摸底‘回头看’,切实筑牢农村集体‘三资’安全防线。”市纪委监委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做实以案促改促治,推动长效治理

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开展以来,齐齐哈尔市纪检监察机关对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包案包片机制,实行周汇总、月调度,加强督导把关,推动问题线索查深查透。同时,深化“室组地”联动、协作区联合办案机制,对涉及范围广、影响恶劣的从严查处。

市、县两级纪委监委选取问题反映集中、情节较为恶劣、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线索,由领导班子成员带件下沉,挂牌督办,严肃查处一批存在滥用职权、贪污侵占、虚报冒领等问题的党员干部。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0人,党纪政务处分1302人,采取留置措施11人,移送司法机关27人。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还需常态长效,系统施治。齐齐哈尔市纪检监察机关注重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一体发力,深入剖析廉洁风险点,把案件查办与警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以案为戒,强化震慑。日前,富裕县纪委监委组织全县各村党组织书记及各部门“一把手”,现场旁听绍文乡团结村原党支部书记于某等人违纪违法案件庭审,将警示教育课堂搬进庭审一线。

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分层分类做实警示教育的一个缩影。通过系统梳理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典型案例,市纪委监委整理编写忏悔警示录、《纪律教育》专刊等材料,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站所队长和村(社区)干部传阅。同时灵活运用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以案促改,扎紧篱笆。针对整治及“回头看”中发现的制度漏洞、管理短板,市纪委监委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累计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5份,推动农业农村等部门先后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督促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制定资金线上支付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程序等制度38项,从源头上扎紧“三资”监管的制度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