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聚焦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综合施治 推动构建风清气正营商环境
2025-11-03 17:45:12  作者:吴震  编辑:吴倩柔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

福建省莆田市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重点,一线走访查找惠企政策落地、服务、执法等方面问题,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到华林经济开发区某企业了解有关情况。吴震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连日来,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的青春之家(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流水线满负荷运转。“以前应付各类检查要耗费不少精力,现在每月迎检次数减了不少,我们能专心抓生产。”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减负的背后,离不开莆田市纪委监委开展的营商环境监督。市纪委监委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深化运用“知情况、督责任、促成效”工作机制,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市纪委监委打好调研摸底、精准监督、长效治理“组合拳”,坚决查纠涉企服务中懒政怠政、办事“中梗阻”、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推动破解企业急难愁盼、构建风清气正营商环境。

做好“知”的文章,广泛调研、找准问题

营商环境建设,不是政府部门一家的事,需要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互动和反馈。市纪委监委通过广泛调研摸排、设立企业营商环境监测点等方式,做好“知”的文章。

今年年初,市纪委监委围绕职能部门是否主动服务、惠企政策是否落地见效等情况,组织近200名纪检监察干部实地走访调研,梳理出惠企政策落地、政务服务、执法监管、政商关系等领域18个方面686个问题。其中,审批流程繁琐、执法检查多头重复等高频投诉,直指部分职能部门履职不力、监管失序问题。

“我们的工作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跟着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走,确保监督不越位、不虚化。”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深入广泛调研基础上,市纪委监委围绕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涉企服务质量优化、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涉企执法监管规范目标,印发深化营商环境监督若干举措。

该举措从服务提质监督、政策落地监督、执法规范监督、交往边界监督等4个维度确定12条具体措施,通过常态化跟踪职能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构建起“问题收集—清单梳理—举措制定—跟踪问效”的闭环机制,推动职能部门扛起责任。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问题,市纪委监委推动市司法局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制定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市司法局牵头市县两级执法部门整合分散检查事项,将71项涉企检查清单归并为25类,建立并实行“综合查一次”机制;依托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检查计划报备、全程记录、结果互认,从制度层面解决“多头跑、重复查”问题。

科技赋能让监督更精准。市纪委监委推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挥职能作用,依托涵盖全市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业务、数据的“云系统”,搭建以乡镇协同中心为枢纽,连接职能部门与企业的涉企执法检查服务平台,将“企业一周内被检查2次以上”“同系统两周内重复检查”等情形纳入自动预警范围,通过数据监测实时发现问题。

下足“督”的功夫,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近日,城厢区纪委监委在营商环境监督检查中发现,多家入驻区商务大楼的企业长期未能享受租赁补助。

针对这一情况,区纪委监委展开调查。经查,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宋某在办理企业补助申报时不担当、不作为,导致相关补助发放严重滞后。目前,宋某已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在严肃追责问责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及时抓好企业补助资金的核查、拨付工作。

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部署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围绕惠企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提质、执法监管规范等重点,开展“一季度一跟进”监督,深挖严查相关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建立与司法机关、发改部门等的监督成果共享库和联动监督机制,聚焦项目审批、政务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展联合督查,凝聚监督合力。

在今年5月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问题整治中,涵江区纪委监委通过对工程项目价格过高、虚假招标等问题的深挖,严肃查处了江口镇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林某某涉嫌串通投标、承建多个工程项目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和行贿受贿交织的风腐一体案件。最终,给予林某某开除党籍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推动职能部门完善工程监管制度。

坚持问题导向。市纪委监委围绕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各项指标,贯通协同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一方面,督促各指标牵头单位对照评价标准,自行排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形成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并限期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实地核查、查阅台账、访谈企业等方式,重点查看责任单位排查是否全面、整改是否彻底、成效是否明显。

坚持向前一步、深挖一层。针对监督发现的可查性较强的问题,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两个追问”: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问题,是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出现干部责任不落实,是存在作风问题,还是腐败问题?通过由表及里的追问追责,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深挖背后的作风、腐败问题。

发挥“促”的作用,综合施治、标本兼治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治、久久为功。市纪委监委一体贯通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持续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经营主体反映及监督执纪发现的突出问题,构建“提出建议—督促整改—跟踪回访—结果运用”的工作闭环,推动个案查处向行业性、系统性治理延伸,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发展环境。

“前期招标文书是否按规定审查?投标单位资质是否严格核验?审批流程是否全程规范?”近日,秀屿区纪检监察干部来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围绕工程建设招投标关键环节及相关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跟踪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扛起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做实“后半篇文章”。

今年5月,秀屿区新城建设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欧某因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项目承接、验收等环节暗箱操作、谋取私利,被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区纪委监委向案发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从根源剖析、风险梳理、漏洞修补3个方面提出整改建议,推动健全招投标审核、项目验收监管等方面制度。

优良的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政商交往既要防止“亲而不清”,也要避免“清而不为”。市纪委监委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涉企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深刻吸取相关指导案例的沉痛教训。常态化开展亲清政商关系专题宣讲,细化制定“严禁违规接受宴请”“不干预企业经营”等12项禁令,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坦荡真诚、光明磊落同企业主交往。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坚持‘知、督、促’一体发力,既推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眼前事,也督促职能部门健全护航企业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