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刊发陈国猛署名文章: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2024-03-18 10:51:23 作者:陈国猛 编辑:蒋健 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赋予纪委“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职责。积极探索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可以让党员干部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准确把握出发点,深刻认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重大意义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论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建党百余年来,我们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新征程上,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党委(党组)全面监督,促进各类监督既依照自身职责发挥效能,又目标一致、关联互动,形成配置科学、权责协同、运行高效的监督网,把所有党员干部及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助推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双轮驱动、有机统一,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强大动力。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的关键是治权,治权的关键是监督。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重要环节,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突出党内监督主导地位,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消除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空白和盲区,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把监督之“制”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监督之“治”的治理效能。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推动解决监督工作顽瘴痼疾的有效手段。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与党中央要求和人民期盼相比,当前实践中还存在各类监督“九龙治水”、监督力量统筹不够、贯通衔接运行不畅等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决策指挥、资源力量、工作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整合重塑监督机制和监督流程,健全完善跨部门的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使用、成果共享等制度机制,有效破解监督难题,形成同题共答、衔接顺畅、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现实需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封关运作的关键期、风险防控的攻坚期,必须聚焦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贯通协调的“立体式”监督体系,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破除一切梗阻障碍,引导督促党员干部持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锻造忠诚担当、心系群众、敢闯敢干、求真务实、马上就办、严谨细致、勤勉敬业、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九种作风”。
准确把握着力点,积极探索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
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第一位的。建党百余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纠正自身工作中的失误,之所以能够有效清除党内腐败、纯洁自身肌体,是党内监督在起决定作用。坚决扛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明确党内监督的目标任务并督促落实。在深化“内
突出制度支撑,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定位功能、独特优势,关键是促进协调联动、优势互补。强化统筹谋划,研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原则、责任分工、配合机制等,打通制度层面的堵点,建立总体架构。对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部署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着力消除制度的漏洞和缺陷,从制度源头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准确把握落脚点,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护航自由贸易港行稳致远
以贯通协调的监督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以监督贯通协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压实政治责任、严明政治纪律、防止政治偏差,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各类问题,推动监督成效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以贯通协调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把对权力的监督作为监督贯通协调的关键,围绕制约权力、权责对等、弥补漏洞等重点,健全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针对约束自由裁量权,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机器管招投标”“机器管规划”等系列机制,防止权力插手干预、任性行使。针对健全权责统一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党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问责工作的衔接,提高问责工作精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针对管控权力运行的风险源,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推动办案、教育、整改、治理工作贯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