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主题及其着力点
2024-02-07 10:50:00 作者:赵增彦 马纪岗 韩云晴 编辑:蒋健 来源:光明网 点击: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新征程上,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主题及其着力点。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始终是凝聚、激励和鼓舞我国各族人民自立自强、拼搏奋斗、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的光辉旗帜与强大力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
二、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爱国,作为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既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畏与骄傲之情,也是对骨肉同胞、祖国灿烂文明、自己国家的热爱与骄傲之情,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有机统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现实逻辑而言,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同样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那时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我们党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团结和领导人民取得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当代中国,爱国是与爱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三、爱国主义的着力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始终不渝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各族青少年,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