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扬廉——海公垂范廉风吹 海瑞文化公园成热门打卡点
2023-02-28 15:41:17 作者:海南日报记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编者按:
海瑞是中国廉洁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海南的一张地方文化名片。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海瑞廉政文化、‘船型屋’等文化遗存”。去年12月,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海瑞墓为核心建成的海瑞文化公园开园,为我省弘扬廉政文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供了新平台。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清风扬廉”,敬请关注。
海瑞文化公园入口处有一座照壁,上书“清似江水,质同钟山”,落款为“明·王用汲”。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冬天,海瑞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病故。为他料理后事的,正是这位时任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的王用汲。南京是明代中后期的留都,背靠万里长江,城区以巍峨的钟山为中心建设。王用汲用江水之“清”、钟山之“质”来形容海瑞,不仅道出了海瑞廉洁、正直的品格,也说明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海瑞一生“三起二落”、前后十九年为官,无论担任何职,身居庙堂还是闲居家中,他始终从严要求自己,终以清廉、耿介闻名天下。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清廉故事,数百年后听之仍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生活俭约 与家人属下一起种菜自给
海瑞没有高薪,却很能养廉。
据《明史》记载,海瑞在浙江严州府淳安知县任上时,公务之余,换上布衣,亲自给粟米脱壳,还让身边的仆人在县衙的空地上种菜,让家僮上山砍柴,自给自足。属下小吏和文书没有公务时去从事农耕或做买卖,他也不干涉。
海瑞饮食俭约,很少吃肉,以至于有一次他买两斤肉给母亲谢氏做寿,被上级、浙江总督胡宗宪知道后,便在同僚中传开,“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除了吃,海瑞在衣着方面也很节俭,衣服、鞋袜破了,总是一补再补,冬天也不添置皮裘之类的衣物。在淳安的任期结束后,海瑞曾赴南京面见尚书朱衡(号镇山),当时正值隆冬,他还穿着破旧的布衣。朱衡实在看不下去,说了一句:即使再贫寒,也不至于不能做一套官服吧?他才换了一身绢布官服。
隆庆四年(1570年),海瑞巡抚江南时,因返还老百姓被占田地而得罪豪强,遭到弹劾,罢官回乡,开始了16年的闲居生涯。在此期间,他的生活一如既往的俭约。海瑞不喜欢游山玩水,也不接触闲杂人,常将俸银、田租等收入用于帮助家族和亲戚中的贫困者,县里的一些寒士也得到过他的资助。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想起用海内正直之臣,多人举荐了海瑞。于是,他授意广东按察御史,让其暗访海瑞家。御史看到海瑞家房屋低矮、家具简陋,最终叹服而去。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去世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柴火费用,多给了七钱,他坚决退了回去。
拒绝“躺平” 是个清官,也是个能吏
海瑞不仅懂得洁身自爱,也是一位实干型的官员,可谓是廉洁奉公的典范。
比如,他在淳安的政绩就可圈可点。淳安是个山区县,地瘠民贫,除了茶、竹、杉、柏,几乎没有其他物产,许多农田被富户霸占,老百姓生活艰难。海瑞到任淳安后,查看户籍,发现“民户逃亡者过半”,一问,原来他们因为无地可耕,又不堪税赋之重,便逃到山里去了。于是,海瑞“度田定税”,谁名下田地多,就多缴税赋。此举一出,那些富户便“吐”出了之前霸占的农田,逃走的百姓陆续返家。
据1927年刊行的《丘海合集》中的《海忠介公传》记载,在淳安县令位上时,海瑞还大幅减少里甲的税赋,将之前的每丁四五两银子,减到每丁二钱多一点;衙门平时的各项开支,按需取用;上级官员发文到县里索要银两,历任知县均勉力应付,海瑞则从罪犯的赎金中提取,有就往上交,没有便作罢。上级官员通过书信等私下告诉他,不送钱就会有麻烦——“无则祸至”,海瑞回复说:“充军死罪宁甘受,安可为此穿窬举动!”意思是说,就算充军或受死,他也不会去做这种翻墙头、钻墙洞的盗窃之事。
淳安虽是个穷县,却多“淫祠”(未获官方认可,以敛财为目的的祠庙),没有社学。海瑞下令拆毁这类祠庙,兴办社学,发展教育,“振兴士子以道义,不以势利”。后来,淳安百姓说,海瑞当了三年县令,除了取江水外,没有拿过淳安一件物品。一直到天启、崇祯年间,当地还流传着对海瑞赞誉有加的民谣。
海瑞在淳安任上政绩卓越,被吏部擢升为浙江嘉兴府通判,但因遭小人弹劾,最终平调到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任职。兴国也是个穷县,积弊与淳安相似,海瑞采取与治理淳安类似的施政方略,很快就让兴国的民生得到改善。
坚守原则 对首辅徐阶的回报
海瑞在兴国当了一年知县后,吏部擢升他为户部主事。海瑞赴北京任职,不久便因上疏得罪嘉靖皇帝,被下诏狱。海瑞入狱后,嘉靖皇帝并没有处死他的意思,不少正直的朝臣择机为海瑞求情,其中包括首辅徐阶,但海瑞被释放,是在1566年嘉靖驾崩之后。很快,海瑞获隆庆皇帝重用,多次升迁。
通过隆庆年间(1567年至1572年)海瑞写给徐阶的《启阁老徐存翁》《启徐存翁阁老》《复徐存斋阁老》等几封书信,可略知他们之间的一些恩怨,也可窥见海瑞回报恩人的别样方式——劝廉。
海瑞入仕后,一直将母亲谢氏带在身边,从福建南平到浙江淳安,再到江西兴国。海瑞进京当户部主事后,谢氏怕北方天冷,仍住在江西。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底,海瑞以大理寺左寺丞奉命出京,然后于九月赶到江西与母亲见面,两个月后接到新的任命——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于是母子二人又辗转到了南京。海瑞得知这一路上的开销,都是徐阶“厚给路费”后,曾去信致谢。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海瑞得知徐阶致仕后,又修书一封,说到自己的私事——丧偶,可见他对徐阶的信任。他还在信的末尾善意提醒徐阶要注意社会舆论,因为徐阶的官船抵达扬州时,曾让当地官员等候迎接,这事已传到他耳中。
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海瑞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十府,巡抚的范围包括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等地,还兼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的税粮。此时的海瑞,走上了仕途的巅峰。
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其家族多年来圈了大量土地,积累了许多财富。海瑞巡抚江南要求富豪退田时,得知徐家主动退田不多,便给徐阶写信,加以劝告。
徐阶是海瑞的恩人,但海瑞不因私废公。徐阶收信后,仍不愿多退田,找阁老李春芳出面疏通。海瑞则在回信中告诉李春芳,徐家“产业之多,令人骇异”,若不退田过半,就会背负为富不仁的骂名,反而有损徐阶的声誉。
廉声远播 “海青天”流芳千古
海瑞因耿介成为士林楷模,是从给嘉靖皇帝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称《治安疏》)开始的,嘉靖虽然对他又恨又恼,但知道其政绩和操守后,也不得不肯定海瑞“忠比比干”;嘉靖死后,隆庆皇帝重用海瑞,对其十分赏识;即便到了晚年,海瑞仍被万历皇帝起用。因为在朝廷看来,海瑞是忠臣、是清官、是人臣的标杆,具有榜样的力量,对贪腐势力有震慑作用。
在海瑞担任过官职的地方,百姓自发建祠纪念他,甚至在他生前就建“生祠”以表其功德。他在南京病故归葬海南时,南京的民众还自发为他送行,如丧考妣。
即便到了清代,海瑞依然受到官方的尊重。譬如,清康熙年间的雷琼兵备道道台焦映汉视察海南时,就曾寻访海瑞故里,拜谒海瑞墓园,重刊《海瑞文集》,并以海瑞的清廉事迹警示教育琼州各级官员。
北包拯,南海瑞。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包拯享有“包青天”之美誉,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海瑞则是百姓心中的“海青天”。
斯人海瑞已去,浩然正气长存。在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的今天,在海南大力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讲好海瑞的清廉故事,弘扬廉洁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海公垂范廉风吹
海瑞文化公园成热门打卡点
经过近半年的改造提升,位于海口市丘海大道39号的海瑞文化公园于去年底开园迎客。近两个月来,凭借海瑞的影响力及丰富的展陈内容,这里迅速升级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点,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初春的海口,阳光正好,2月21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海瑞文化公园,聆听海瑞的清廉故事,感受这里浓郁的廉洁文化氛围。
海瑞墓升级为文化公园
“起海隅,处下位,而以其身砥柱天下。”明代名臣海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州府城朱桔里海宅塘村(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金花村)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清正廉明、刚直不阿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海青天”“南包公”。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万历皇帝亲自点派海瑞的学生兼同乡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海瑞墓园,此后历代均有重修。新中国成立后,海南有关部门多次对海瑞墓进行修葺保护。1982年,海口市政府按原样修复了整个海瑞墓园,这也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海瑞墓的基本形貌。1996年,海口市政府投入资金扩建海瑞墓园。同年,海瑞墓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年来,海瑞墓园历经风雨洗礼,正门石碑坊上刻着的四个丹红大字“粤东正气”依旧十分醒目。
“海瑞文化公园正是以海瑞墓为核心扩建的,区域内建筑与自然景观及文化主题融合,是全国首个以海瑞生平事迹为展示主线,以弘扬清廉文化为主旨的文旅综合体。”海瑞文化公园讲解员徐晶介绍,在改造建设海瑞文化公园的过程中,园方新建了海瑞展览馆,提升了廉洁教育研学基地、海公祠、清风阁等配套服务空间的外立面,改造了园区的智能化系统等。公园的园林绿化、游览线路、景观等均得到优化。碑、水、井、石、台阶、绿植等,每一处建筑细节,每一个园林小品,工程人员都精心设计打造。改造后的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明显提升了市民游客的参观体验。
复原场景讲述清廉故事
“您眼前看到的白墙青瓦琼北民居风格的建筑,就是此次新建成的海瑞展览馆。”在徐晶的带领下,记者与前去参观的市民游客一同穿过公园南门广场,走进海瑞展览馆。
海瑞展览馆有上下两层,分为海瑞生平展展区、清官文化长廊及廉洁文化厅三个部分。一楼展厅两侧是浮雕墙,以《明史·海瑞传》为底纹的“书卷”上刻有八字箴言——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这八个字点明了海瑞精神的内核及展览馆的主旨。海瑞生平展分为九个部分,多处采用复原场景的表现形式,帮助观展者跨越时空,更加直观地了解海瑞的事迹和品格。
让不少市民游客印象深刻的复原场景是展现海瑞“笔架博士”名称由来的一幕。该场景试图复原的是海瑞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时的一段插曲。当时,一位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其他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拜。海瑞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御史见与海瑞一同前去迎候的两名官吏都跪地相迎,海瑞却在两人中间笔挺地站着,只行抱拳之礼,三人的姿势俨然呈一个笔架状。御史不快地说:“哪里来的山字笔架呀!”其实是在责难海瑞。海瑞由此得了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
展厅另一侧,几匹葛布、一张桌子、两把木椅子、两个木箱、零星摆放的陶器,再简单不过的几件旧物,还原了海瑞逝世前的家居陈设。史料记载,海瑞去世前三天,兵部送来的柴火钱多了七钱,他立即让仆人返还。海瑞逝世后,由同僚佥都御史王用汲负责处理后事。王用汲发现海瑞的床帏是葛布做的,用于放置杂物的竹箱破旧不堪,仅存俸银十余两、旧袍几件,不禁潸然泪下,遂出面凑钱作棺殓之用。
此外,展厅还陈列着字画、陶瓷、珠宝玉石、金银器皿、农具、家具等文物,这些均为海瑞生活年代的器物,或与其同僚、好友等存在关联的器物。在海瑞生平展第一单元介绍海氏家族的区域,展柜里陈列的8块明代海氏族谱木刻版,方正油亮,字迹清晰可见,其中一块木刻版上雕刻着海瑞像。据介绍,该组海氏族谱木刻版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从海南省博物馆借调的。
廉政教育也有科技范
海瑞作为从海南走出去的一代清官,是中国廉洁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海南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改造提升后的海瑞文化公园,是人们瞻仰纪念海瑞、学习海瑞清廉品格的好去处,也是开展廉政教育的好去处。
行走在公园内,处处可见廉洁文化元素。在海瑞展览馆二楼,游览完海瑞生平展,眼前出现了一条“连接古今”的清官文化长廊。在该长廊顶部的星空顶造景下,有用吊装亚克力立体字呈现的八组廉政古语,长廊两侧展示了包拯、丘濬等十八名清官廉吏的形象。
走过清官文化长廊,便是“南海风清——海南廉洁文化展”。该展览不仅有图文展示,还借助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展现海南党员干部群众建设清廉自贸港的新气象。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廉洁文化数据平台,展示的是和廉洁文化有关的展览、研究成果,以及廉洁文物、廉洁故事等海量信息,大家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览。”站在一块蓝色巨幅屏幕前,讲解员轻触屏幕上的模块,屏幕立即弹出了详细信息。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在场的市民游客纷纷点击屏幕体验。
海南廉洁文化展现场还设置了一幅“海南廉洁文化地图”。该地图采用触屏联动的形式,展示我省海口、三亚、儋州等市县的廉洁文化展示教育基地或文保单位。市民游客点击立体式触摸屏查看各廉洁文化点位,地图上相应的灯就会亮起来,屏幕上也会播放该廉洁文化点位的文字、图片介绍,科技感十足。
海瑞文化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园是海口弘扬清官文化、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宝贵文化遗产。自开园以来,不少党员干部前去接受廉政教育,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清官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