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的创新理论 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2023-08-10 11:58:31 作者:曲青山 编辑:蒋健 来源:求是网 点击: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作为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认识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何用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指导工作?如何把握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基本原则?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弄明白了,就会把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就会推动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个层面,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应有之义。这是从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职能职责的角度来讲的。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政治学习、政治要求,也是业务学习、岗位要求。
首先,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职能定位来看,无论是“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促进党的理论研究和党的实践研究相结合”,还是“打造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都突出了党的理论研究这一重要内容,都表明了党的理论研究是党中央赋予我院的重要职责。而要搞好党的理论研究,当然先要学习好党的创新理论。
第二个层面,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内在要求。这是从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内在规律的角度来讲的。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无论是搞党史研究、文献编辑,还是从事著作编译、宣传教育,研究的、编辑的、编译的、宣传的,都是党的理论和党的历史。因此,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内在规律上来讲,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与史学的关系问题。
学习理论有什么用?为什么搞党史和文献工作要学习理论、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呢?清朝一位著名学者曾说:“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意思是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评论古人史事,就不会与圣贤相悖;研读史籍,再温经书,以史解经,加深对经的理解,就不会仅限于章句字面的含义。这实际上强调的是理论经典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观察世界、观察历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李达等人写出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后,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一批史学家写出又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第二个高潮。范文澜写出《中国通史简编》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也拿出了科学的著作了。”
第三个层面,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指针。这是从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性质的角度来讲的。党史和文献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既是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也是精准掌握政策、扎实推进工作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和文献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指针。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强调党的文献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献,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献,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对这些文献进行编辑、研究和宣传,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原则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强调党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强调文献工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在政治上把好关,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强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一如既往把深化党史研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进一步抓好,把精品意识提高到推动党的文献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强调整个党史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看党史研究水平高不高,成果多不多。强调要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维护好,把党的文献编辑好、出版好,把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好、阐释好。强调要认真总结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特别是我们党处理复杂局面、进行科学决策的经验,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好务。强调要加大经典著作编译力度,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着力点。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此为指导去进行党的历史研究和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强调要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路。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强调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强调要坚持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调党史工作只有不断培养造就大家、名家,才能实现精品力作荟萃。强调做好文献工作,关键在人,在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强调要稳定和加强现有队伍,大力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抓紧培养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积极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是党要管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强调注重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不断开拓前进,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调各级党委要进一步重视党史工作,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关心和支持党史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史部门在党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史和文献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的重要性,为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提供了重要组织支撑。
总之,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做好工作的岗位需要、本职内容,也是做好工作的理论基础、思想武器,更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理想信念、使命情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根本在于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时,同一名大学生谈到在梁家河读《资本论》时的经历,其中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厚的读薄,薄的读厚”,秘诀就在于熟练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第一,抓住了立场观点方法,就抓住了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的灵魂。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习、掌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论断,这个要求适用于所有党员干部群众;第二个层面是把握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弄清理论的出发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思考的、怎样得出结论的,这个要求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如果不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就不能发挥作用。对于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如果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能上升到第二个层面,党史和文献研究成果就只是叙述历史现象,搞不清楚背后的原因,无法说服人。党史和文献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掌握理论内容,更要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这可以从佛教中土化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窥见一斑。
先看佛教中土化的历史过程。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古印度创立,500年后也就是在汉朝时传入我国,大约1000年后也就是在隋唐时,佛教适应我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土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佛教中土化的过程很漫长,这段历史给我们很多启示。佛教传到我国后形成了很多教派,最有代表性的是禅宗和净土宗。禅宗是最具中土化特征的典型代表。禅宗发展的重大转折是慧能大师推动的。慧能大师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悟性很好。一次,针对禅宗大师神秀写的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对应写了另一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这个偈子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认可,他将衣钵秘密传授给慧能,慧能开创“顿悟”法门,将禅宗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关键在于把握、运用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二,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每当阐述重大问题时,经常从历史讲起。这是他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是他运用科学历史观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什么是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论断,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回答了应该以什么样的目的运用历史和把握历史的问题。正确地学习和对待历史,科学地观察和研究历史,最终目的都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中获得历史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历史问题,都不是为了历史而讲历史,而是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大局,着眼于国际国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的视角看改革开放,从历史的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历史的视角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政治制度的选择,从历史的视角看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等等。
抓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历史观的特质和历史思维的特性,对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会大有帮助、大有裨益。
第三,在这次主题教育中,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是因为它本子多、本子厚,最根本的是它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同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学习这一重要思想,重在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学习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把“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要求领会深、领会透,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因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这一重要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表达,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展开。
总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学习其基本内容、理论体系、实践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才能更全面准确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真正使这一重要思想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党史和文献工作
陈云同志讲:“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党史和文献工作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工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要抓住三点:一是抓住全局和系统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系统论;二是抓住两点论,就是要讲辩证法;三是抓住重点论,也就是要着眼于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个是系统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进行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学习掌握系统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定位,进一步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及其要求,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全面发展。
第二个是两点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坚持两点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面把握各项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统筹兼顾,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协调发展。就像人走路一样,只有迈开双腿,甩开双臂,才能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
在推进党史和文献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重要关系。首先要紧扣职能定位,把握和处理好履行研究部门职能与履行工作部门职能的关系。履行研究部门的职能,必须把握和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学术研究的工作方法推进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工作,需要静下来、坐得住;履行工作部门的职能,则必须按照党委工作部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工作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需要动起来、走出去。这就要求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抓好,全面履行好党史和文献部门的职能。
从党史和文献部门的主要业务看,还要把握和处理好深化研究与宣传教育的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就难以完成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和理论的任务,难以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党史和文献方面的工作,在学术界也就没有声音和地位,就很难立得住。开展宣传教育,是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赋予党史和文献部门的重要职责,离开了宣传教育,党史和文献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资政育人作用的发挥就会大受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是开展宣传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要看到宣传教育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的促进作用。
推进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把握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必须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好党史和文献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关系,讲求辩证法,坚持两点论。
第三个是重点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同时,善于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抓住重点、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紧紧抓住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中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着力在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推进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项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编辑编译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宣传。核心就是力量,思想就是旗帜。党史和文献部门在宣传维护党的领袖形象、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肩负着重大使命任务。只有牢牢扭住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这个首要职责,把研究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同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崇高风范、维护党的领袖结合起来,才能教育引导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第三项是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靠谁来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史和文献人才队伍建设。对这个问题,各级党史和文献部门高度重视,探索积累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但是,当前党史和文献人才队伍中领军人物还不够多,党史和文献研究的大家、名家还比较少,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优秀党史和文献工作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史和文献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始终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不懈为之努力。
当然,我们强调的重点,是两点论中的重点,强调这三项重点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工作。比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工作规划(2023—2027年)》,等等。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部署,科学筹划,并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四、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党史和文献工作有了一些规律性认识。这就是:必须坚持看齐核心、维护核心;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必须坚持守土有责、担当作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的,体现了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一贯要求,必须很好地把握和运用,切实体现到今后的工作之中。
1939年7月,华北联大和抗大的一些学员要到前线去,毛泽东同志到延安桥儿沟为大家送行。他说:你们到前线去,我来送行。姜太公下山时,元始天尊送给他三样法宝,一样是杏黄旗,一样是打神鞭,另一样是四不像的坐骑。你们要到前线去了,我也送你们三件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有了这三件法宝,你们就可以战胜敌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党史和文献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和总结,也形成了四个法宝,即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实事求是、资政育人、脚踏实地。这四个法宝,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应该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一个法宝,把握好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是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根本政治方向。党史和文献工作是党的工作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编辑、研究、翻译、宣传、征集、审稿等工作,都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政治性很强的党的工作。政治属性是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属性,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是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根本要求。如果认不清政治方向、站不稳政治立场、守不住政治原则,离开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事业的忠诚,我们的一切工作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将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把握好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的政治方向,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握好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的政治方向,就要坚持党性、政治性、科学性相统一,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用党史讲好政治、用政治检验成效。就要严格遵循三个历史决议,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的判断和论述,牢牢把握党史和文献研究的正确方向。
把握好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的政治方向,就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同一切歪曲党史、国史和丑化党的领袖、英雄模范人物的错误倾向、错误言行作斗争。
第二个法宝,坚持好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我们的成果有质量、有价值、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根本所在。
坚持好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要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史实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把判断和立论建立在史实真实可靠、研究深入细致的基础之上,使我们拿出的每一份历史资料、每一个研究结论、每一份论证意见都立得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做到言必有据、言之有物,从而正确认识、全面记载和客观反映党的历史。
坚持好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要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通过把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分析和研究,切实弄清楚历史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条件,弄清楚偶然性中的历史必然性,弄清楚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既准确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客观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信、可取。
坚持好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充分利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的新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条件和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深化重要领域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重点工作上取得新成就。
坚持好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不足,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使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第三个法宝,明确好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现实。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做得怎么样,归根到底要用资政育人的实际效果来衡量、来检验,要看它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党和国家决策的咨询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发挥得如何。
明确好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始终把编辑好出版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作为首要职责,始终把翻译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庄严使命,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故事、领袖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
明确好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牢牢把握直接为党中央决策服务的重大任务。聚焦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立足自身优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成果的思想分量、对策质量、价值含量,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镜鉴和启示,充分发挥重要决策参考作用。
明确好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深化宣传教育,持之以恒用正确党史观凝聚思想共识。自觉把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历史自信、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贡献力量。
第四个法宝,传承好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党史和文献工作非常辛苦、清苦,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才能出成果。党史和文献工作又是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就必须传承好党史和文献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不虚浮、不急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传承好脚踏实地的作风,就要敬业。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钻一行、成一行;只有把党史和文献工作作为崇高的事业去奋斗、去追求,而不是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饭碗和谋生的职业,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和敬业。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经说过:“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下雄心壮志并为之奋斗,就会充满无限激情,就会永不懈怠。所以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必须把党史和文献工作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去奋斗、去追求,干出信仰的味道、党性的特征、内生的动力、价值的所在。
传承好脚踏实地的作风,就要有高标准。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比如,校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千万不能将出版行业万分之几的差错率作为工作要求。一旦错字出现在关键处,就不仅仅只是个工作差错、业务差错,更是政治差错。在安排校核时,要求同志们唱校、对校、反复校、交叉校等等,不能少于八遍,上不封顶。千万不敢懈怠、不能偷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应该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就是四句话:把住一个方向——党史和文献工作姓党;坚持一个原则——实事求是;明确一个任务——资政育人;传承一个作风——脚踏实地。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四个法宝,一个也不能少,必须始终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