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故事丨海瑞雕像带来的文化韵味
2022-07-20 15:20:55 作者:海口日报记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日报 点击:
盛夏时节,骄阳透过一片片茂密的叶子洒在行人肩头,尽情地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位于府城忠介路上、由我省著名雕塑艺术家陈学博创作的一尊经过将近十年岁月洗礼的海瑞雕像,依旧威严屹立,其凛然正气、铁骨铮铮的气息扑面而来。另外,在海瑞墓和海瑞故居处的海瑞雕像,也同样带给前去参观拜谒海瑞的市民朋友一种典雅古朴之感。让我们一起通过观赏刚正不阿的海瑞雕像,体验浓厚的明代文化韵味。
成为街景亮点 过往行人驻足欣赏
琼山府城繁华的黄金商业区忠介路口的花坛一角,一尊4.5米高的红花岗岩雕塑特别引人注目。附近的市民看到有外来游客在观赏雕像时,总会热心地介绍,这尊雕像刻画的是我们海南的名人海瑞。
作为雕像的创作者,陈学博回忆往事仍旧历历在目。他说,这件雕塑作品,是其20余年来创作生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如今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2012年中旬开始着手创作,历经近一年的时间,最终艺术地再现了海青天的站立像。”他继而说道,当初创作雕像时,为了尽善尽美,曾打造了好几个版本的海瑞雕像,有半坐的、站立的,有不戴冠的、戴冠的,有双手捧笏板,以及没有笏板的……在不断自我否定和肯定中,经过严谨的查阅史料,最终确定了现在的雕像。“站立的海瑞,更能体现顶天立地、大义凛然、巍峨庄严的形象。头戴官帽,也恰恰是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最特别的是,该雕塑采用的是红花岗岩材质,花岗岩原来就比其他材质更坚韧、厚重,而红花岗岩比普通的灰花岗岩还要坚硬4倍。所以,刻坏的刻刀也是灰花岗岩的4倍。”
于是,作为观赏者的我们,除了看到线条畅达、古朴典雅之外,更能在这尊雕像上感受到海瑞饱经忧患、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节。
值得一提的是,与海瑞雕像同日亮相的还有理学名臣丘濬的读书坐像。该雕像通高3.5米,同样出自于陈学博之手。雕像采用古铜刻制,展现了理学名臣丘濬“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的丰采。如今,“海南双璧”丘濬和海瑞雕像分别坐落在川流不息的文庄路口和忠介路口,成为街景亮点,过往行人常驻足欣赏并研读碑文。
火山岩石雕制 平淡下的古朴傲气
嗅着三角梅的芬芳,很快就在海瑞墓的墓冢东边十几米处找到了海瑞石雕像。
海瑞的石雕像并不算高大雄伟,这是一尊海瑞坐姿的正面雕像,连同近方形的底座也就高3米左右,其中坐像下还有高1.6米、南北长2.42米、东西宽2.42米的石座。
海瑞墓园管理处原主任陈涛介绍,整个雕像一改其他地方常见的汉白玉石雕之豪华、俗气,而是使用了地道的海南岛特产火山岩石,这样的石质雕琢出的物像素静、平淡,世间的万事万物似乎都跃然于方寸之间,成为流传后代的艺术珍品。萧瑟的秋雨、惊天的雷震都不能将其摧毁,只在它的外表磨去岁月的沧桑,使它更显得古朴而充满傲气。
这座雕像竖立于1996年,比海瑞逝世的时间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整整年轻了409年。海瑞的精神风貌、近四百多年前的服饰穿戴,也在一刀一锲中形象地被表达。海瑞雕像为正面坐姿,他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长袍,双手捧笏板,腰系宽带,脚踏齐头履。下面的汉白玉方座正面中间阴刻着“海瑞(1514—1587)”几个草字,虽为现代人所立,但一笔一划也透露出浓重的明代文化韵味。据说,“海瑞”这两个字是从海瑞的书法作品中拓下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海瑞雕像下面的石座,东西两面均剔刻浮雕松柏图,南北两侧也阳刻竹子,都象征着海瑞精神。方座的边棱处还刻着串珠的浮雕,其他地方阳刻着花枝蔓纹,是海南岛在明清时期流行的花纹,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此外,在府城朱云路的红城湖畔,一座庄严肃穆的“南海青天”牌坊耸立于红城湖路边。牌坊后,有一仿古建筑群,这里就是新修的海瑞故居。
随着参观人群,记者也一起驻足在广场正中的一尊三米来高的海瑞雕像前。雕像栩栩如生,前有座大鼎,鼎上刻着“万世留芳”“千秋不朽”的铭记,基座正面用烫金字介绍海瑞生平,誉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两侧的“海瑞精神永垂青史”8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不同服饰穿戴 讲述明代为官礼仪
无论是府城忠介路的海瑞站立雕像,还是海瑞墓、海瑞故居的半坐雕像,都严谨细致地向市民游客述说着明代的为官礼仪。
陈涛告诉记者,明代的服饰穿戴,有着严格规定,当时的人只要一看穿着打扮,就能分辨出他是哪个级别的官员。“这三尊雕塑,都戴着帽子。古时,人们习惯将罢免了某人的官职称为摘掉了某人的乌纱帽,可见乌纱帽是官职级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乌纱帽是什么形状,多大官职的人才能戴乌纱帽,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这种帽子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入关后就消失了。”
陈涛说,参考古代的礼制,再对照海瑞石雕像的装束,首先可以排除朝服和祭服的可能性。朝服是官员们上朝时才能穿的衣服,在其他时候是不能随便穿的;而祭服只有在祭祀宗庙、社稷、籍田、方泽、朝日、夕月、遣将、授律、征还、饮至等活动时才能穿。而公服的四个主要标志是弁冠、朱衣、裳素、革带,除了颜色(因是石刻)无法表现之外,其余的都可从样式上辨别。
排除了上述朝服、祭服和公服的可能性,余下的就只有常服了。明朝的常服为“平巾帻,牛角萆簪,紫衫、白袍,靴,起梁带”,雕像上的服饰除了平巾帻改成了乌纱帽,牛角草簪没有显示外,其余的都与常服有几分相似。因此,海瑞石雕像依据的是平常所穿的官服,也是人们常说的常服。
海瑞墓的雕像与海瑞故居处的雕像服装可以概括为身穿长袍衣,腰系皮革带,脚踏乌皮履,双目平视,炯炯有神,神采奕奕。
府城忠介路的海瑞雕像穿的服饰则是朝服,雕像胸前以浅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二品官员的孔雀图像补子,袍衣边也有着象征水波的纹饰;头戴乌纱帽,消瘦的脸庞刻画着海瑞的阳刚之气,眉宇间的几道皱纹饱含着岁月的沧桑,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刚毅且忧国忧民的神情,手里拿着向皇帝谏言的奏疏述说着他宁死不屈的清正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