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故事】海公泉 曾经那弯汩汩的井水
2022-01-18 16:14:26  作者:海口日报记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日报   点击:

       继上期推出“海南历史名流系列”篇——《八组雕塑群,再现海清天》后,此次系列篇聚焦海瑞墓园区西北角的“海公泉”。

       近日,记者来到海瑞墓的“海公泉”,望其井底已干涸不见井水,伸手探其井壁,传来丝丝热气,比室外的温度温暖许多。海瑞墓管理处原主任陈涛告诉记者,据滨涯村《张氏族谱》记载,该井为宋末元初由福建迁徙到此的村民挖筑的生活用水井,自1995年因修建道路等客观原因,导致井水渐渐干涸……

 

 

位于海瑞墓园区西北角的海公泉。

 

      名声在外滨涯村

      海瑞的落葬之地

      1514年,海瑞生于现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的金花村。他一生坎坷,仕途多舛,51岁才迁升户部云南司主事。当时,嘉靖皇帝长期信奉道教,妄图长生不老,20多年不理朝政,还乱给道士升官加爵。抵京第二年,海瑞便上书《治安疏》,直言指斥皇帝,被捕入狱,打入死牢。海瑞上疏后,“直声震天下,上自九重,下至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所谓海主事也者”。

      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明神宗万历皇帝钦赐御葬,并罢朝三天,派琼籍人许子伟送其灵柩回海南,并负责监造墓园。出殡那天,南京自发送葬的人“百里不绝”。选定现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作为海瑞落葬之地。

      1589年农历二月廿二,海瑞墓正式建成,整个滨涯村哀痛欲绝。此时,距离海瑞辞世已一年多。

      早在元代,滨涯村就已名声在外。据载,滨涯村是元代黎兵屯田万户府万户张、张贤祖孙世居地,是海口周边十五村之首。村前原有一个大湖,遇到雨季无法排水,庄稼屡屡遭涝。后来,张氏家人开掘出一条环村水渠,能排易灌,形成了前有明堂、后依金牛岭的玉带环腰式美景。陈涛说,令人称奇的是,海瑞墓与明代大学士丘浚的墓冢刚好同一纬度。当时,墓址还居住着五户张氏村民,为了安葬海瑞,这五户村民便迁往长流富教村居住。

      海瑞墓园海公泉

      期待井水再泉涌

      海公泉,位于海瑞墓园区西北角。记者来到井边探身往里瞧,但见井深约5.5米,井外圈六边型,井壁全部由火山岩石块垒砌,井口用一块完整的本地火山石凿成,其内径0.8米,厚约0.25米,高约0.5米。

      “井壁周围有着很深的绳印,这是常年以往滨涯村村民打水时留下来的。”陈涛告诉记者,该井为宋末元初由福建迁徙到此的村民挖筑的生活用水井。明万历十五年海瑞病逝于任上,明万历十七年安葬在滨涯村。因人们敬仰他忠君爱国、当官为民、刚直不阿、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清光绪年间修缮海瑞墓园和该井时,将此井命名为“海公泉”。

      同时,在井边立一通石质方碑,通高1.8米、宽0.6米。碑面正中阴刻 “海公泉”三个楷书大字,右侧阴刻楷书“广东补用知府署琼山县事连平州知府西蜀陈起倬立 蜀人盛嗣昌敬书”,左侧阴刻楷书“大清光绪十二年丙戌二月吉旦”。

      “该井是否还能有水?”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涛笑着说,这也不是难事,建议在专业修建队的工作下,可以深挖井底一至两米,或许就可以见水了。也可以通过自来水管灌水,让水井不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