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杨会春心得体会文章→
2022-05-05 16:07:16  作者:杨会春  编辑:蒋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2年第9期感悟·监督向前栏目刊发:《一线监督者眼中的“国之大者”》文章,其中点赞海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会春心得体会文章:擦亮自贸港的清廉底色——在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上下功夫。一起来学习吧→

 

 

部分报道如下

↓↓↓

擦亮自贸港的清廉底色

在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上下功夫‍‍

 

海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杨会春

 

       海南省海口市纪委书记杨会春已有25年纪检监察工作经历,先后在省纪委监委、万宁市纪委监委、海口市纪委监委任职。在她看来,以有力有效监督护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保障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为海南自贸港绘制的“总蓝图”变为“实景图”,是当前海口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政治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1年,海口市纪委监委查办了一起“假人才真落户”腐败窝案,这正是我们紧扣“两个维护”,忠实履行政治监督根本职责,精准识别、及时纠正自贸港政策执行偏差的生动实践。

       2021年初,我们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跟进监督检查时,收到反映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办证中心部分干警利用职务便利,违规为假人才办理认证落户的问题线索。这看上去是户籍管理方面的问题,但出现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早期安排落实的关键时期,政治影响和政治危害不可小觑。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海南省制定《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配套出台人才落户、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各方面保障政策。然而,在招揽英才共建自贸港过程中,出现“假人才真落户”的不和谐“插页”,严重背离自贸港政策初衷。这不仅影响海南人才引进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施行,还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容易产生破窗效应,成为阻碍清廉自贸港建设的“绊脚石”。

       办案是最有力的政治监督。仔细研判后,我们决定对“假人才真落户”背后的腐败问题重拳出击、深挖彻查。专案组兵分两路,一路让证据“开口说话”,历时一个多月,对涉案干警办理的引进人才落户基础资料进行大起底;一路进行深入谈话,从重大政治原则、大是大非站位、对党忠诚等角度,对关键“中间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供述出向社会中介“引荐”下属单位办证中心干警等事实。根据涉案团伙内部分工,我们画下人物关系图谱,顺藤摸瓜,一条由社会中介团伙与涉案干警共同打造的“上游制造假证—中游完善资料—下游违规审批”的腐败产业链逐渐清晰。2019年至2020年间,15名公职人员与4名社会中介人员沆瀣一气,非法获利1.6亿元,19人均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截至目前已有17人被移送审查起诉。

       反思此案,表面上看是“小官巨腐”、内外勾结的腐败问题,更深层次暴露出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班子带队伍不严不实的问题。对此,我们在揪出啃食自贸港红利“蛀虫”的同时,对琼山分局党委启动问责调查,对失职失责的5名班子成员进行严肃问责,还推动海口市委专门印发《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分工方案》,促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

       政治监督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最终要看解决问题的成效。通案复盘,我们形成政治监督化解廉政风险工作报告,建议省、市、县人才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大数据”联合监督机制、证书联合验证机制、假借人才落户投机炒房的联合惩戒机制和退出机制等,以有效政治监督闭环促进自贸港人才引进政策高效运转,确保人才政策真正服务于人才。现在,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在线上便民服务平台预约申请人才落户,数据传输到后台,经专员审核、值班领导监督、证件验真等交叉复核和随机抽验程序后,便可顺利办理落户,既提高了办理效率,又确保了公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