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 建设成效首次集中发布
2021-01-12 10:38:13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1月11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从核心政策的落地实施成效、海南自贸港法治建设推进进程、重大功能平台发展情况、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五方面介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效。

       一批核心政策落地实施。离岛免税“新政”成效明显。“两个15%所得税”政策快速落地。去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共引进人才11万多人,同口径增长1730%,两年多来引进各类人才20.8万人;.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发布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出台实施。出台洋浦保税港区海关监管办法,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全口径跨境融资杠杆率提高至2.5倍。出台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股权投资暂行办法,首支落地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已汇入投资基金1.49亿美元。全省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结算量是上年度的9倍;航运、航空新政作用显现。21艘“中国洋浦港”国际货轮命名交付,开通了首条洲际越洋航线,外贸航线增加到14条。试点开放客运、货运第七航权,保税航油销售价格实现国内最低,国内多家知名公务机企业落户江东新区,博鳌机场即将开放国际口岸;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取得新进展。工信部批准设置海口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同意在9个重点园区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海南自贸港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成立自贸港法协助调研工作组,全力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自贸港法立法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已经审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的议案,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反走私暂行条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等10件法规,修改红树林保护规定等4项法规,正在加快研究出台海南自贸港公平竞争条例、破产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成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南仲裁中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南仲裁中心,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已于去年12月31日揭牌。

       重大功能平台发展势头良好。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同步挂牌;洋浦率先试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进出境通关手续大幅简化;博鳌乐城制定实施园区制度集成创新改革方案。国外已上市而国内未上市的临床急需特许药械审批效率提升90%以上,吸引12家医疗机构、51个院士专家团队进驻。使用创新药械超过110种,可用抗肿瘤新药、罕见药达100种。初步实现医疗技术、设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同时,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组织举办各类高层次对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海南自贸港的国际影响力。去年8月12日至15日,37国73位驻华大使以及驻穗、驻沪领事官员集中访琼,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驻华使节集体来访活动。9月28日,出席第13届中国绿公司年会的22位驻华大使、公使、驻穗总领事等官员与海南省座谈,深入交流海南自贸港政策、探讨合作发展项目。11月26日,中国贸促会邀请近20位外国在华贸促机构、商协会代表访问海南自贸港;去年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左右,实现连续三年翻番目标。去年在海南设立外资企业的国家和地区比前年增加40多个,经济小省迈向利用外资新高地。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制度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累计发布了10批103项制度创新案例,发挥了以制度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示范作用;政府审批与服务效率明显提升。设立行政审批、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人才服务等“单一窗口”,压缩审批时限7至8成。海关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个窗口”和网上办理,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40.5%。国际船舶登记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间压缩60%和86%;持续推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19、2020)取得实际效果。据第三方评估机构依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20年海南总分为77.9,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2位。其中,企业开办排名上升到第7位,登记财产排名上升到第2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