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急难愁盼”事
2021-12-13 15:42:14 作者:蒋尚飞 顾敏 编辑:蒋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
近年来,江苏省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聚焦监督、办案两个重点,自觉把“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执法司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查办一批问题、总结一类规律、治理一个领域,以量变促质变,以局部推动整体,以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既实现了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也推进了各有关领域的治理。
聚焦重点领域 狠抓惩治这一手不放松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不敢”是前提,突出的是震慑、遏制。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必须找准切口,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拳出击,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
“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案件处理,与涉黑涉恶人员交往密切;多次聚众赌博;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在案件处理、工作安排、业务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日前,江苏省公安厅刑事警察总队原总队长、刑事侦查局原局长罗文进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在政法领域,少数“害群之马”执法犯法,有的利用职权干预司法、公器私用、违规办案,有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有的四处说情打招呼、办事收钱,产生恶劣影响。罗文进的“落马”,传递出江苏政法系统反腐的强度和力度。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纪委监委建立省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案管室建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对政法干警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实行问题线索集中分办、统一反馈。该省纪委监委先后查处了南通、无锡、常州、连云港等4市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等一批重点案件。
相较其他领域,政法、土地、地方政府投融资等领域腐败案件比较突出。江苏省纪委监委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紧盯重点领域,加大对政法系统、金融领域、土地领域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行业案件的查处力度,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今年6月,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祁彪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显示,祁彪存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充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中介,通过虚增中介环节收取中介费的方式,收受巨额财物,推高地方政府债务;伙同其子违规开展融资业务,募集公众资金高息投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牟取巨额非法利益,增加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祁彪是该省查处的通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高成本融资和利用“影子公司”贪腐谋利的典型案件。“我们对祁彪案件进行系统剖析,起草了关于祁彪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与祁彪忏悔书一并由省委办公厅通报至市县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查处典型案件,推动各地摸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业务底数,加强清理整合、统一监管、建章立制,“精准拆弹”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近年来,江苏地价逐年走高,有的领导干部拿国有土地搞靠地吃地、借地生财、以地谋私。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土地审批、出让、收储、招拍挂等关键环节,精准监督办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守护老百姓的“命根子”。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周宝纯、淮安市原副市长王兴尧等一批典型案件。周宝纯在担任县(区)委书记期间,利用用地指标稀缺性,明目张胆坐地收钱,涉嫌收受巨额财物。
根据统一安排,连云港某化工企业全面展开检修。
查办一批问题 总结一类规律 治理一个领域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核心是打通内在联系。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必须系统谋划设计,把握内在逻辑,做到查办一批问题、总结一类规律、治理一个领域。
1月18日,江苏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播放省纪委监委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坚决斩断违法违规“小化工”背后官商勾结利益链》,全省1.6万名领导干部共同接受警示教育。“收受企业贿赂或变相收受贿赂,违规参与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高息放贷,利用职权向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借钱借物’……”在专题片中,省纪委监委总结归纳的违法违规“小化工”背后官商勾结7种情形,给广大领导干部以深刻警醒。
化工产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但化工产业参差不齐,违法违规“小化工”点多线长面广,同样也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多年处于高位。
安全生产是底线、红线,更是生命线。2020年4月,江苏省纪委监委在调查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后黄墩村宏兴研磨材料有限公司火灾事故时,发现全省违法违规“小化工”存在底数不清、官商勾结两大隐患。找准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的关键切口,省纪委监委向江苏省委提交专题报告,提出全面排查摸清违法生产危化品企业底数和严肃查处官商勾结行为的建议。随即,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集中开展,历时6个月共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小化工”1117家。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同步开展危化品生产企业官商勾结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盐城市原副市长李逸浩、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俊健等108起违法违规“小化工”背后官商勾结贪腐案件,并连续通报曝光了17批42起典型案例,产生了强烈反响。
经过专项整治,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危化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企业、硝化企业数量分别下降11%、8%、40%,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6%和63%。
充分运用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经验,省纪委监委紧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将化工、工贸、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矿山等5个领域列为安全生产重点监督领域,分级实施精准监督,督促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
类似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的实践在江苏还有不少,比如在事关群众健康的医药卫生领域,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是百姓“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省纪委监委选准这一切入口,监督推动省卫健委、医保局在全省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采购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医用耗材联盟采购、阳光采购制度规定,建设全省统一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已组织五轮联盟采购谈判,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达54%,累计节约资金25. 4亿元。
坚持以小数据形成大决策,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制度养成大规矩,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敏锐地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整治,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目标是提高治理能力。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必须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推进各类监督有机贯通,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年仅40岁的苏州市民范某,就诊记录却显示患有59种各类疾病,2013年以来平均每年使用医保卡291次……这一异常情况,被苏州大数据监督系统的“火眼金睛”注意到了。结合线上发现的线索,苏州市吴江区纪委监委进行线下核查,并从范某违规使用医保卡套现的背后,发现该区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负责人董某长期采取虚列患者自付金额的方式为他人违规套取医保基金590余万元。目前,董某违法犯罪问题线索已被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守住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江苏省纪委监委督促南京、苏州等地围绕医保基金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南京市通过推进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今年已追回医保基金6600余万元。苏州市探索搭建就诊结算异常、病种数量异常、顶格使用基金、疑似挂床住院等监督预警模型,及时发现疑似问题,有力打击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问题。
针对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涉及面广、部门分散等问题,江苏省纪委监委以信息化和大数据为依托,先后推动职能部门建设阳光扶贫、污染防治、农村集体“三资”等信息化监管平台,将纪委监委监督嵌入平台中,为基层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们构建‘以中央纪委检举举报平台为引领,以监督办案平台、办公管理平台为骨干,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全省智慧纪检监察平台体系,实现了省市县乡网络通、监督办案办公业务通、信息平台数据通,释放了更大的监督治理效能。”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抓好联动贯通,江苏省围绕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开展省市县三级同步调研,共性问题由省纪委监委研究分析,拿出整体方案;个性问题由各地开展整治,省纪委监委及时跟踪了解,加强上下贯通和部门联动,对发生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建立上下互动机制合力推动解决。工作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在外部,通过共享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平台履职数据;在内部,贯通监督办案业务数据、巡视巡察数据,为整合监督力量提供帮助,进一步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监督治理效能的提升,反映在群众获得感的增强上。针对农村一些敬老院财务混乱、监管缺位、案件多发等问题,徐州市纪委监委督促民政部门制定《民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资金管理办法》《敬老院财务管理“五必须、五不准”》等14项制度,推动职能部门加大投入,改善“硬设施”,优化“软服务”,建立健全高效护理机制,真正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沛县纪委监委通过督促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完善制度规定,强化资金监管,扎紧制度笼子,以规范管理严防敬老院成为“啃老院”,集中供养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五保”老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米饭软糯可口,菜式选择也丰富了,现在伙食好多啦!”日前,面对工作人员的回访,沛县朱寨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对一日三餐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