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纪律优良作风砥砺政治本色
2021-07-06 15:28:44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

      1848年的欧洲,革命风起云涌。“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马克思的真知灼见,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纪律立党的指南。1920年11月,北京早期党组织的成员们召集开会,黄凌霜等多个无政府主义者主张自由的联合,反对党的纪律和职务分工,与会者发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黄凌霜等人退出了北京早期党组织。同期,上海、广州等地的无政府主义者也退出早期党组织。建党初期,纪律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有无政府主义者的干扰,但主流是坚持党的组织与纪律。1920年蔡和森强调“须守党的‘铁的纪律’。”毛泽东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斗争形势,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规矩,一大党纲规定了党的纪律雏形,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就设立纪律专章,此后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四个服从”、报告制度等纪律规矩。

       1921年,烟波浩渺的嘉兴南湖上,一叶扁舟划破宁静的水面。中共一大代表们在这艘小船上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特别强调了保守秘密的纪律规定。

       1923年党的三大党章进一步强化了组织纪律,完善会议纪律,健全财经纪律。从党的三大到四大,各地党组织的发展速度加快,四大党员人数990多人,是三大党员人数的2.3倍。在全国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党员的流动性相较以往更加频繁的背景下,四大党章明确规定:“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此后,我们党于1926年发出《坚决清理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坚决清除混入革命队伍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和坏倾向。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陷入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的五大把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及的高度,在严肃党纪上做出重大突破。

       在江西荆竹山,有一个叫作“雷打石”的地方。“这里就是当年毛主席立规矩的地方。”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毛秉华说,“毛主席上井冈山,第一件事就是抓纪律。”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对准备向井冈山中心进发的数百名工农革命军战士讲话,要求大家与山上的群众和队伍搞好关系,随后正式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3句话,看似朴实无华,但解决的却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的大问题。这使工农革命军区别于传统的旧军队,树立了军民一致、秋毫无犯的铁纪形象。

       严守纪律,换来的是凝聚力和战斗力。1928年8月,毛泽东率罗荣桓的一个营在通过桂东县时,遭到敌人袭击,部队被打散,第二天集合时,只少了1个担架兵,后来回到井冈山发现这名士兵已回来了。一个营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成了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靠的就是纪律。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庄严肃穆。走进电报长廊,几十年前的“嘀嗒、嘀嗒”电报声仿佛不绝于耳。解放战争时期,中央一不发钱、二不发粮、三不发枪,只是靠发出408份电报,就打败了国民党。为什么仅凭“嘀嗒、嘀嗒”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数百万党员和军队行动一致如一人?就是因为全党以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成铁的纪律。

       在革命圣地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岭村,有一段红色历史触手可及。当年召开七大的杨家岭大礼堂,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纪念意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象征。七大党章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在总纲和细则部分具体提出关于党的纪律的规定,并将“四个服从”作为党的政治纪律确立下来。

       无论局部执政还是全国执政,我们党都要求党员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同时模范遵守党带领人民制定的法律。延安时期,仅陕甘宁边区查处的贪污腐化案件就有数百起之多,包括黄克功、肖玉璧等曾经的“有功之臣”。美国记者斯诺曾敏锐地观察到,共产主义思想本身固有一种纪律,也正是严明的纪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勇敢、顽强等优秀品质,推动它成长壮大、走向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启在全国执政后的党建探索。1956年,八大党章强调:“党是以一切党员都要遵守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没有纪律,党决不能领导国家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此后十年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新修铁路8000多公里,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及大庆油田建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严明的纪律将全党凝聚在一起,艰苦奋斗,勇毅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十年内乱造成的思想混乱、党风不正、纪律废弛状况中走出来,开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纪律建设新实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健全了党规党纪,确保了严明纪律的同时经济工作顺利开展。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党组织和党员明确了规矩,使党内政治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十二大党章专门写了“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两章,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制度基础……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一著名论断,揭示出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背后,那一抹鲜明的纪律底色。纵观党的百年建设史,无论是只有五十多人,还是有超过九千万党员,一代代共产党人形成的纪律严明传统,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