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振飞:奔走禁毒普法教育路 审判毒品案零改判零重审
2020-08-14 09:30:38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一提起禁毒,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电影情节,或是缉毒警察闯入龙潭虎穴,同毒贩斗智斗勇的场景。其实,在禁毒路上,除了缉毒警察,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在缉毒前线,没有直接参与抓捕毒贩,却在禁毒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就是刑事法官,而万宁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蒋振飞就是其中一员。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2016-2019)表彰大会上,蒋振飞荣获“禁毒标兵”荣誉称号。
坚持原则维护公平正义
1993年,蒋振飞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便进入万宁法院工作。蒋振飞承办过很多毒品案件,他坦言,“毒品案件最难的环节在取证。”
“办案最讲究的是证据。”尽管对毒品犯罪分子深恶痛绝,但蒋振飞从不会忘记作为法官肩负的使命:维护公平正义。
“我们会从严、从快审理毒品案件,同时我们更加注重以庭审为中心和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蒋振飞介绍,对于证据不足或是证据薄弱的毒品案件,法院会引导公安机关补充证据。2019年,他承办2起毒品案件时,就因发现证据不足,建议公诉机关撤诉。
为提高毒品案件办案质量,对公安机关有时不规范使用特情问题,或是扣押毒品进行称量、取样和鉴定中的细节问题,以及对毒品案件量刑建议的修正问题,蒋振飞多次召集公安机关、公诉机关进行座谈和讨论,就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正是因为秉承证据裁判原则,2016年-2019年,蒋振飞共承办毒品案件231件275人,所承办的毒品案件无改判,无一发回重审。
禁毒3年毒品案件逐年减少
“家破人未亡”,是法官们在描述吸毒者家庭时,常提及的一个词语。由于一些原因,法官们难免会接触到毒贩家属。绝望,是法官们从这些家属身上常常体会到的感受。
2018年时,蒋振飞审理一起案子。这个家庭中,母亲已故,两兄弟以贩养吸。“庭审前,他们的父亲还对我说,‘判重一点,让他们多吃点苦才能长记性。’没想到,在金钱的诱惑下,这位父亲也贩毒了。”谈到这起案件时,蒋振飞感慨万千。据他介绍,两兄弟还有个姐姐,姐姐回娘家照顾父亲的时候也参与了贩毒。
如今在强有力的打击下,随着毒品案件的减少,蒋振飞碰到这样令人唏嘘的故事也逐渐减少。
“以前集中宣判随随便便都能拿出毒品案件,现在却很难集中较多的毒品案件来宣判了。”蒋振飞说道。
奔走禁毒普法教育路
在担任刑事法庭庭长以前,蒋振飞曾负责过少年法庭,也承办过数起未成年人涉毒案件。蒋振飞向记者回忆,在2014年,万宁公安机关打掉一个贩毒团伙,其中一名少年仅16岁,因无父无母,只好由姑姑抚养。由于姑姑常年生活在外地,这名少年平日里就跟堂叔、堂兄在万宁市某村子里生活。闲暇时,少年就自己一人跑去镇上瞎晃悠。机缘巧合之下,有些社会不法分子盯上了这名少年。他们时不时叫少年跑跑腿送个毒品,然后请吃饭、买水果作为犒劳。而后,公安机关迅速打掉该贩毒团伙,这名少年亦在其中。由于参与了贩毒,这名少年也被法院判了刑。
“这孩子的堂叔、堂兄平日里以为给他地方住、给东西吃就够了,他们忽略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蒋振飞说,“这孩子本身心智不够成熟,加上涉世未深,所以才被人利用。”
看着涉毒人员日渐低龄化,蒋振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自己还需要做些什么。与学校常态化开展寓教于乐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在校学生旁听毒品案件集中宣判活动,在校园开展“模拟法庭”……
“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只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蒋振飞说道。同时,令他欣慰的是,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以来,万宁市连续3年实现了在校学生“零吸毒”工作目标,2018年至今未发生本地校园涉毒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