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纪委监委:用好用活问责利器 强化党纪震慑效应
2020-09-08 09:46:27  作者:周幸女 许芳连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今年7月,海南廉政网通报了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以忠因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审核把关不严,致使不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危改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通报显示,2015年3月,新民村党支部委员占曼玲谎称其亲戚家一间危房系她家的,向村委会提出危房改造申请。吴以忠身为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审核占曼玲提供的危房改造申请材料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审核把关不严,造成占曼玲违规领取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款2.2万元,吴以忠对此负主要领导责任。2020年5月,吴以忠、占曼玲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该案的查处是海口市以强力问责倒逼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海口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运用问责条例,把问责的“板子”打到失职失责、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特别是像占曼玲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党员干部,认为小贪小占只是小毛病,党纪国法“管不着”,把偏远乡村当“世外桃源”,和组织玩 “狸猫换太子”。吴以忠在其位不谋其职,责任意识缺失,法纪意识淡薄,对危房改造审核把关走过场,主体责任流于形式,申请材料看都没看就签字同意,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造成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未真正受惠于民,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新修订后,海口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用好问责利剑,针对吴以忠等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等重大决策部署不力、落实扶贫主体责任打折扣、在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给予严肃问责。同时,对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等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不只单一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还合并使用其他问责方式,结合全市正在集中开展的纪律教育活动,对占曼玲、吴以忠等人进行通报,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开展以案促改“回头看”,并以“当众宣读处分+现身以案说纪+现场警示教育”的模式,先后把29场警示教育活动开到农村基层会议室、开到群众家门口、开到田间地头,累计13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现场受到教育,给基层干部尤其是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念好“紧箍咒”,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防止“一问了之”,海口市纪检监察机关做深做实问责“后半篇文章”,督促各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和派驻基层党组织履行好对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日常管理主体责任,督促严格落实《2020年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核查危房改造对象识别是否精准,核查危房改造政策内容是否公开、措施是否落实见效,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提供坚强的纪法保证。

       “我们始终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落实,按照省委‘五个绝对不允许’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绩效、执行落实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扶贫领域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全力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海口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周腾芳说。

        问责的“板子”打下去,党纪的震慑效应强起来,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提上来。自2017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活动以来,海口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违纪必究、执纪必严,坚决纠治扶贫领域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得到精准落实,群众的诉求、利益得到及时回应和维护。近两年来,全市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数量同比下降76.8%,新增扶贫领腐败问题线索减少54.3%,干部队伍作风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