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纪委监委:把函询书送到家
2020-06-17 10:46:23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我已经退休好多年了,早就不过问单位的事了。我也不懂开车,你们不要找我……”对方一阵“义正言辞”地拒绝后,电话那头已是嘟嘟嘟的挂断声。

       我端着电话迟疑了几秒钟,望着案头上有待函询的卷宗资料,除了错愕,心中不免几分委屈。连续几天熬夜,紧赶慢赶的忙活,为的是帮助我们领导干部把一些轻微的、历史遗留问题尽快说清楚讲明白,及时“问诊号脉”尽早“医治”。然而,这位老同志抵触性回避,再一次把我推向对立面。

       根据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相关精神,该线索反映的问题比较久远,涉及的领导干部大多已退休多年,难以直接查证,可采取谈话函询的方式处置,由领导干部就反映问题作出书面说明。

       “主任,既然他不肯过来领取函询书,我们是不是邮寄到他家里?”我向部门领导提出建议。

       “一函了之不是目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谈话函询的作用,提高对方思想认识,尽快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谈话函询的效果。”主任开导我,让我们亲自把函询书送到老同志家里,面对面向他讲解政策,消除顾虑,积极主动把函询的问题讲清楚。

       向原单位了解老同志家庭地址、联系电话、调阅相关资料……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和同事带着《请作出书面说明的函》来到老同志家里,在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后,老同志紧紧握住我们的手:“真没想到你们会亲自送过来,很抱歉给你们添了麻烦!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我依然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以党性担保,我一定认认真真对待函询,配合组织把问题说清楚。”

       告知老同志“应当在收到函件后15个工作日内写出说明材料,交由其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发函回复”等必要流程和相关政策规定后,我们驾车离开,从后视镜隐约看见,这名老同志在家门口久久挥手。

       这一刻,我似乎更加明白,“流水线”似的谈话函询工作背后的深远意义:对于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无法用现行的纪法尺度来衡量,调查起来更是困难重重。而让当事人自己作出书面说明,是拨开重重迷雾最简单便捷的途径,也是帮助其纠治改正自身缺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不但能节约监督执纪成本,还能增强监督效果。在落细落小落实谈话函询过程中,与我“打交道”的是有血有肉的党员干部,我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我的“友好”态度传达的是谈话函询的“温度”,更是纪检监察机关严管厚爱、惩前毖后的政治责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监督执纪工作远不止这些,要做好每一项业务工作,不仅需要坚守初心,还需不断的精进学习,以更稳妥的态度和更扎实的作风履职尽责。我想,在海口朗朗乾坤、海晏河清的未来,有我一个平凡纪检人的坚守和担当!(海口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