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刹不住车”的贪念 ——海口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胡兆澍案件剖析
2018-05-28 16:48:14  作者:  编辑:林道华  来源:   点击:

     胡兆澍说他错了。他把头埋得很低,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除了悔,就是恨,恨自己不守初心,放松自我管理。恨自己不懂拒绝,心存侥幸,放弃操守。”这已经是他的第18份坦白材料了。 

  以前胡兆澍太忙了,身为海南省海口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城建集团)总经理,他忙于统筹、忙于应酬、忙于取酬,现在他终于有时间好好想想了。回忆定格在2017年10月20日,上午他在公司主持召开生产经营专题会,下午他在重点项目工地检查,晚上他被带走,接受组织审查……

  从那天起,他每天都在悔恨,每天都在赎罪,他先后写了6份忏悔书、抄了10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交了17份说明和建议材料,不停地反思自己在人生这出戏中的“精彩演出”。

  而人生这出戏,演员是胡兆澍,导演也是胡兆澍。

  贪欲渐盛 防线溃退

  2008年4月,胡兆澍任海口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工程老板、项目经理开始围着他打转,职权路上的风景变得更加美妙开阔起来。不用还的“好处费”、“返点”提成,纷至沓来的金钱逐渐迷乱了胡兆澍的双眼。

  胡兆澍清晰地记得他的第一次失陷。那是一个春节和一个红包的故事。对方一再诱惑他:“我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大家都这么操作,人家某某都收了,你不收,多不好。”春节红包象征着利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氛围,送上门的钱财,身边人的做法,胡兆澍为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借口——行业“潜规则”:大家都这么做,自己跟着做也无可厚非。反正大家关系都已经到位,收红包之事你知、我知、别人不知,不收反而“不懂事”,既伤面子又伤和气。就这样,他为自己打开潘多拉魔法盒找到了一把“钥匙”。

  在第一轮与人性贪念的较量中,他败下阵来,面临对“人性弱点”的考验,他认输了。之后的较量,更是节节溃败。

  “从第一次收人钱开始,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一有风吹草动,就提心吊胆。”胡兆澍坦言,慢慢产生了麻痹思想,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帮人办事了,对方送个红包感谢也就无法拒绝了。

  从最初收受好处费的紧张不安,逐渐变成后来的习以为常;从开始的逢年过节接受礼金,到后来的为人办事、收人钱财,随着收钱的次数和数量增多,胡兆澍一边安慰自己“没事”,一边暗自害怕,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常常夜不能寐。

  就像温水煮青蛙,贪念温水舒适,水温慢慢升高,青蛙却浑然不知,等水温高到受不了想跳出来时,已经无能为力。胡兆澍正是动了不该动的心、伸了不该伸的手,所有的初心都在贪念的浸淫下荡然无存,最终酿成大错。

  面对“围猎” 乐在其中

  市城建集团属国有独资公司,旗下有路桥公司、城市发展公司、桥梁管理公司,承担着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共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任务,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城建集团董事长一职长期缺位、单位“一把手”长期空档的情况下,胡兆澍作为总经理,着实尝到实权在握的快感。

  “胡总,一起吃个饭呗”“胡总,工程款的事情,感谢您的关照”“胡总,多亏您的帮助,合同签订很顺利”……左一声“领导”,右一声“大哥”,围在胡兆澍身边转的企业主,众星拱月般追捧着他。

  他们看重胡兆澍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从他手中拿工程、要项目、批款项。

  说情打招呼的电话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介绍拉关系的饭局越来越多,面对“围猎”,胡兆澍不仅没有拒绝,反而乐在其中,甚至主动往上靠,把自认为信得过、可以利用的私营企业主列入最核心的朋友圈,方便权力寻租。

  海瑞大桥照明电缆和监控系统盗后修复工程、桥梁变配电设备委托代理检测等小工程,胡兆澍动动嘴皮子,人情给出去了,好处费进来了;椰海大道、文锦路贯通工程进度款拨付,胡兆澍大笔一挥,工程款拨出去了,感谢费进来了。

  “介绍做的项目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需要招投标程序,无所谓。”在无所谓的心理暗示下,胡兆澍毫无戒惧,在“一手办事,一手收钱”的路径中炼就一身纯熟的“弄权敛财术”。

  长期以来,胡兆澍在承揽工程项目、支付工程款等方面为其所谓的朋友打招呼,心安理得的收受巨额钱财。这些私营企业主与胡兆澍如影随形,胡兆澍管的项目建到哪,他们就跟到哪,双方沆瀣一气,结成腐败共同体。

  直到被调查,胡兆澍才幡然醒悟,“对与利益人来往中的经济成分敏感性认识不足,利益人与我交往,并不是冲着我的人,实际上是冲着我的职位而来,职位后面就是利益。”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他们表面上是朋友,其实各自提防、相互瞧不起,平时称兄道弟不过是相互间利益交换的幌子。

  心无忌惮 任性用权

  手边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胡兆澍反复读,反复抄,现在看来,字字锥心,句句刺骨,只怪当初自己落下太多功课了。

  复习着功课,胡兆澍逐条对照自己犯的错误:收受特定关系人和管理服务对象的红包和好处费,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及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在下属公司小工程外包服务商确定方面,利用职务影响安排特定关系人,为其牟利,是侵害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行为。

  然而,几年前,呼风唤雨的胡兆澍觉得,十八大以来集中整饬、高压反腐的“飓风”,不过是一阵刮过去就算了的“微风”,在“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与“照走老路”的惯性思维助推下,在十八大以后,他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一路疾奔,刹不住车,越收越多,越错越远。

  2017年8月,胡兆澍在海口市城建集团发包的货运大道二期项目第三标段施工工程上,单笔就收受承建老板符某70万元。

  沉疴顽疾,非一日所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自2008年开始,胡兆澍从路桥公司总经理一职,开始他的仕途之路,直至案发前,走上城建集团总经理职务。他一边被组织提拔重用,一边瞒着组织,屡屡逾越纪律红线,常常突破行为禁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程建设、工程款结算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246万元。

  “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错了,错得很远,代价很大。”胡兆澍的忏悔姗姗来迟。2018年2月,胡兆澍受到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海口市纪委市监委点评】

  胡兆澍作为海口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在董事长长期缺位的情况下手握重权,本应珍惜组织的信任、廉洁用权、自觉接受监督,但其私欲膨胀又心存侥幸,最终走上以权谋私的犯罪道路。

  纵观胡兆澍堕落史,其被查处完全是咎由自取,但同时也暴露出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由裁量权大,运行缺乏有效监督的相对宽松环境也为企业高管腐败提供了客观的诱因。“三重一大”制度形同虚设,决策成了一把手的“一言堂”,分管领导的“自留地”。关键岗位负责人掌握着企业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处置权,自然而然容易成为社会争相围猎的对象。董事长、总经理等企业一把手权力相对集中,在监督制约不够严密和有效的条件下,很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滑向权钱交易的深渊。事实表明,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严格的制约和监督,就会造成管理漏洞,产生监督盲区,加大权力滥用风险。

  胡兆澍一案,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案件的典型。它警示我们,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不能放松。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突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制约,增加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透明度,完善“三重一大”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不能腐”。另一方面要提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筑牢“不想腐的堤坝”。(海口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