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柔情 助力精准扶贫——海口市纪委扶贫记
2018-02-07 12:03:13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天冷了,你家的被子够用不?镇、村干部有经常到家里来吗?扶贫资金有没有发放到你们账上?”1月8日,在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青云村委会文豪村村民张运民家中,海口市纪委工作人员细致地向张运民询问政府对他家的帮扶情况。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部署以来,海口市纪委强化扶贫领域监督的执纪问责,以铁面执纪为精准扶贫提供坚强保障;同时与甲子镇21户贫困家庭结为帮扶对象,多次上门把脉问诊,协调各方因户施策,以柔情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柔情帮扶暖人心
2017年10月中旬,强台风“卡努”刚过,海口市纪委负责人带队来到文豪村的帮扶对象家中了解受灾情况,并为他们送上肥料等生产资料。
文豪村由于离城区较远、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等原因,贫困群众较多。海口市纪委曾多次进村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原来种植有许多橡胶树,只是近年来胶价持续低迷,贫困户难以增收。
经过多方协调统筹后,海口市纪委为该村贫困户找到符合当地实际的增收路子——帮助贫困户在橡胶树下套种益智。益智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近年来在中药市场上走俏,且生产成本不高,需要的技术水平也不高,适合当地贫困群众种植。
“2017年以来,甲子镇共安排扶贫资金2.4万元,购买6000株益智苗,分发给贫困户种植。”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帮扶单位,海口市纪委将继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多方协调,帮助解决好益智产销渠道。
此外,海口市纪委结合“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的播出,每周安排党员干部到扶贫点与贫困户共同上扶贫“夜校”,并与面对面贫困户交流谈心,在思想上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心理,树立“主体观念”,充分激发了困难群众的致富愿望。
“主任,我出院了,谢谢你们的帮助,帮我们省了一笔钱,太感谢了。” 1月9日,贫困户朱大兹爱人因肠道疾病住院治疗,获悉此消息后,市纪委立即派员前往看望,详细了解其病情后,协调医院为其开设绿色通道,按规定减免医疗费。
这样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除了帮助贫困户创收增收,海口市纪委还竭尽所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看病难一直是困扰贫困户心头的问题,了解到贫困户的思想顾虑后,市纪委主动联系,联合市卫生部门、医院到村里进行义诊,入户察看病情;专门组织5个贫困户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对个别疑难问题,专门协调市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对生病住院的贫困户,及时派员看望,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此举得到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铁面执纪抓落实
“各个职能部门也各有其特点,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扶贫。”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督执纪,具体到扶贫领域,就是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2017年6月底,海口市纪委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扶贫领域中存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干部。
2017年8月、9月,海口组成督查组,对扶贫领域开展专项督查。先后抽查了9个镇2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走访贫困户66户,发现危房改造资金违规拨付问题、扶贫任务落实不到位、扶贫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均要求相关单位限时整改,问责处理22人。
2017年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13件,处理相关责任人232人次,立案34件,党纪政纪处分35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件27件。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把压力传导到基层,以铁面执纪确保扶贫政策落地不走样。
出台办法保长效
为了确保基层扶贫领域长期的风清气正,能够从源头治理基层“微腐败”,海口市纪委起草并经市委同意出台了《海口市农村基层“四议三公开”监督办法》,明确了对不落实“四议三公开”的6种问责规定。
“调查发现,包括扶贫在内的许多基层“微腐败”案件都是从违反‘四议三公开’开始的。”海口市纪委负责人介绍。“四议三公开”标准清晰、简单明了,易于监督、容易查实。
遏制基层“微腐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民主决策与公开,‘四议三公开正是其具体实现与保障方式,有效地化解基层政府人员少、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破解了监督“瓶颈”,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精准监督”。
此外,海口市纪委还制定了全面走访贫困户工作方案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走访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42户,非贫困户1267户,重点了解各级党员干部工作中是否存在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不作为乱作为,是否存在假贫困户等问题;并严厉查处扶贫领域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完)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部署以来,海口市纪委强化扶贫领域监督的执纪问责,以铁面执纪为精准扶贫提供坚强保障;同时与甲子镇21户贫困家庭结为帮扶对象,多次上门把脉问诊,协调各方因户施策,以柔情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柔情帮扶暖人心
2017年10月中旬,强台风“卡努”刚过,海口市纪委负责人带队来到文豪村的帮扶对象家中了解受灾情况,并为他们送上肥料等生产资料。
文豪村由于离城区较远、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等原因,贫困群众较多。海口市纪委曾多次进村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原来种植有许多橡胶树,只是近年来胶价持续低迷,贫困户难以增收。
经过多方协调统筹后,海口市纪委为该村贫困户找到符合当地实际的增收路子——帮助贫困户在橡胶树下套种益智。益智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近年来在中药市场上走俏,且生产成本不高,需要的技术水平也不高,适合当地贫困群众种植。
“2017年以来,甲子镇共安排扶贫资金2.4万元,购买6000株益智苗,分发给贫困户种植。”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帮扶单位,海口市纪委将继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多方协调,帮助解决好益智产销渠道。
此外,海口市纪委结合“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的播出,每周安排党员干部到扶贫点与贫困户共同上扶贫“夜校”,并与面对面贫困户交流谈心,在思想上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心理,树立“主体观念”,充分激发了困难群众的致富愿望。
“主任,我出院了,谢谢你们的帮助,帮我们省了一笔钱,太感谢了。” 1月9日,贫困户朱大兹爱人因肠道疾病住院治疗,获悉此消息后,市纪委立即派员前往看望,详细了解其病情后,协调医院为其开设绿色通道,按规定减免医疗费。
这样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除了帮助贫困户创收增收,海口市纪委还竭尽所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看病难一直是困扰贫困户心头的问题,了解到贫困户的思想顾虑后,市纪委主动联系,联合市卫生部门、医院到村里进行义诊,入户察看病情;专门组织5个贫困户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对个别疑难问题,专门协调市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对生病住院的贫困户,及时派员看望,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此举得到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铁面执纪抓落实
“各个职能部门也各有其特点,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扶贫。”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督执纪,具体到扶贫领域,就是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2017年6月底,海口市纪委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扶贫领域中存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干部。
2017年8月、9月,海口组成督查组,对扶贫领域开展专项督查。先后抽查了9个镇2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走访贫困户66户,发现危房改造资金违规拨付问题、扶贫任务落实不到位、扶贫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均要求相关单位限时整改,问责处理22人。
2017年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13件,处理相关责任人232人次,立案34件,党纪政纪处分35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件27件。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把压力传导到基层,以铁面执纪确保扶贫政策落地不走样。
出台办法保长效
为了确保基层扶贫领域长期的风清气正,能够从源头治理基层“微腐败”,海口市纪委起草并经市委同意出台了《海口市农村基层“四议三公开”监督办法》,明确了对不落实“四议三公开”的6种问责规定。
“调查发现,包括扶贫在内的许多基层“微腐败”案件都是从违反‘四议三公开’开始的。”海口市纪委负责人介绍。“四议三公开”标准清晰、简单明了,易于监督、容易查实。
遏制基层“微腐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民主决策与公开,‘四议三公开正是其具体实现与保障方式,有效地化解基层政府人员少、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破解了监督“瓶颈”,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精准监督”。
此外,海口市纪委还制定了全面走访贫困户工作方案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走访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42户,非贫困户1267户,重点了解各级党员干部工作中是否存在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不作为乱作为,是否存在假贫困户等问题;并严厉查处扶贫领域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