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区:巡察之“治未病”(网评文章)
2017-08-28 15:37:00 作者:吴坤鑫 编辑:海南网台 来源: 点击:
针对干部的约谈提醒并不鲜见,事先打好预防针,如果部门、单位发生重大腐败案件或违规违纪案件,作为主管领导要负主体责任并接受相应处分,约谈提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有关规定,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应当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政勤政方面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
开展约谈提醒,无疑是将监督关口前移,做好“事前控制”,针对性更强、更加人性化,有利于加强对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干部勤政廉政,保护干部安全成长,其本身就是一种“治未病”的工作创新,是探索干部成长预警防控的新突破。
常言道,“良医治未病”,对出现轻微违纪问题的干部咬耳扯袖,无疑能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注重在平时增强党性修养、强化纪律意识、从严廉洁自律、养成优良作风。由此可见,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有“动手术”的胆识,也要有“治未病”的细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是正风反腐的根本目的。
因此,从严治党就要把党的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从根本上说,约谈是对干部的爱护。对那些廉政风险较高,或是出现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来说,一次高水平的约谈不啻一场“及时雨”,让人头脑清醒。谈话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功效,更能让那些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因此,谈话对象也该以约谈为契机,卸下内心的包袱,向组织敞开心扉,和组织交交心,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轻装上阵。
事实也表明,大面积腐败现象的出现非一日之寒,而完善的防范体系的形成也绝非一日之功。继续像出台约谈机制一样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在腐败的空白地带泼洒“重墨”,在“人、权、钱”的腐败易发领域和重点部门结合实际,为权力带上铁的枷锁,让监督体系植根于人民群众,让制度体系建设“从一而终”形成整体的机制,才能更好的完成廉政建设这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使“约谈”真正管用、持续发力,要让“约谈”对象产生敬畏和压力,感到被“约谈”不光彩;对那些工作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搞腐败现象的,一旦查实,要依据《准则》和《条例》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使“约谈”成为一把高悬的利剑,时刻警示干部别拿工作当“儿戏”、整改不落实,更不要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是同样的道理,反腐的目的不是惩治人,而贵在教育人、预防人和挽救人,通过“教育在先、预防在前”,有针对性地把那些正迈向腐败门槛的人拉回来,才能真正体现了组织的关心爱护,确保干部队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