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见真章 清风正气满椰城 市纪委五年来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综述
2016-11-17 23:19:55  作者:  编辑:于尚宾 来源:   点击:

    反腐肃纪,万象更新。我市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过了激浊扬清的五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纪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纪委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聚焦主业主责,坚持挺纪在前,严格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为谱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引擎新篇章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增强刚性约束

    市纪委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增强纪律刚性约束,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织开展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宣传、“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和党章党规党纪知识竞赛,拍摄《四风现形记》《警钟》及《贪婪使他们走上歧途》等警示教育片,编撰发放《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读本》,开展党员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测试。

    坚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着力纠正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严肃查处琼山对外贸易总公司党支部违规发展17名党员以及该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翁道辉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干预基层换届选举的问题;严肃查处市二轻联社主要负责人、秀英区科协主席以及龙华区龙泉镇扬亭村党支部书记等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案件,持续释放违反纪律无小事的信号。

    强化监督考核落实“两个责任”

    市纪委抓住“两个责任”不放松,通过清单明责、刚性考核、常态问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承担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对党风廉洁建设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约谈排名靠后的单位主要领导,下发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层层传递压力。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会、市纪委全会公开述责述廉述作风工作。

    市纪委通过调研督查、走访约谈、责任追究和通报曝光等形式抓好监督执纪问责。对连续两年被评为C档的单位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对全市32个发生作风方面的重大违纪案件和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处理责任人员80人。

    正风肃纪狠刹“四风”

    市纪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监督检查办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出台二十一条新规,在全国较早提出“严禁用公款制寄贺卡”,“六个一、两个访”、“周三无会日”等落实八项规定新举措。实施公务接待经费限额制、公务用车牌号上网公示、出访成果报告制等一批创新性规范,全市“三公”经费下降69.7%。

    开展“不干事、不担事”“吃拿卡要”“会所中的歪风”和公务用车问题及会员卡清退等各项专项治理工作,深挖细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培训费用超标等“四风”变异问题。五年来,全市共组织“庸懒散奢贪”专项监督检查5051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820个,通报批评260个单位568人,诫勉谈话324人,辞退57人,纠正“走读”干部52人。

    打造新型监督品牌栏目《亮见》,建立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立体监督机制,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节目曝光的履职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或推诿扯皮的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对整改不及时、承诺不兑现的单位启动二次问责,形成“马上就办”的倒逼机制。《亮见》10期节目共问责处理229人,曝光的交通乱象、环境“脏乱差”、民生项目进展缓慢等47个问题全部得到及时解决。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2015年至今,全市共问责1106名党员干部,有力推动了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落实。

    多举措遏制 腐败蔓延

    市纪委坚决对腐败零容忍,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强化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实现执纪审查、组织处理、涉嫌违法移送无缝对接,突出执纪审查重点,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29件,比上一个五年增长304%,今年以来立案299件,同比增长25.6%。

    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谈话提醒工作情况报送制度,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谈话提醒798人次,五年来有496人次主动上缴违纪款项1301.22万元。探索完善谈话函询机制,规范谈话函询方式方法,2015年以来,共开展谈话函询211件次。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对违纪人员动辄则咎,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错误,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13人,其中组织处理147人,移送司法机关18人,党政纪轻处分占处分总人数的75%。

    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意识,把责任压实到基层。筑牢基层落实“两个责任”基础。发挥区镇(街)党委(工委)的关键作用和纪委(纪工委)的职能作用,推进村务监督机构建设,实现村(居)务监督机构全覆盖。加大对农村民主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针对纪委“三转”后相关责任部门对村务公开、集体“三资”管理等履职缺位、不作为的问题,公开通报了9起违反“四议三公开”制度的典型案例,促使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重拾责任,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下移执纪审查工作重心,突出惩治重点。坚决纠正和查处扶贫、征地拆迁、工程建设、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管理、危房改造等领域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五年来,全市共查处基层“微腐败”案件25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08人,占全市违纪案件总量的25%。

    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完成“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三转工作”等15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三转”要求,各级纪委书记不再承担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与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无直接关系的工作;进一步精简议事协调机构,取消或退出比例达83%;优化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设置,市纪委机关监督执纪力量比例达到80%。

    开展派驻机构改革,明确派驻机构职责定位,积极推进市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完善巡察工作规章制度和规程,组建巡察机构和巡察队伍,进驻市农业局党组、市民政局党组开展首轮巡察,发现一批问题线索。推进“两个为主”程序化、制度化,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制定三个提名考察办法,并按新要求提名考察国有企业纪委书记、区纪委副书记10人。

    打造干净担当严实过硬队伍

    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反腐铁军。市纪委监察局在2013、2014、2015年度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绩效考核和换届以来的全市机关绩效考评中均被评为优秀等次。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 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组织开展“双创”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基层纪检检查组织履职能力,开展镇(街)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年活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能力不断增强,22个镇全部消除“零立案”问题,19个街道消灭纪律审查“空白点”。

    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监督,提拔重用干部82人次,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从公安、检察机关等多渠道引进专业年轻干部,强化学习、教育、培训,组织156期3074人次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连续三年通报批评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缺位、年度未立案的纪检监察组织,严肃查处了琼山区原纪委书记孙道静等8名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行为,坚决防止“灯下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