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让群众享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2016-04-06 14:00:28 作者: 编辑:于尚宾 来源: 点击: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必须严肃查处,让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马勇霞这样表示。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531件654人,曝光相关典型案例159件。
狠抓督查督办,层层传导压力
2015年6月,收到中央纪委关于对海南省3条群众身边的“四风”及腐败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的函后,海南省纪委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书记办公会,明确由省纪委一名副书记主抓,并责成相关市县纪委组成调查组,对问题线索进行核查。很快,3条案件线索均查实,涉案的12名基层党员干部受到了党纪处分。
为避免在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力度上出现“逐级递减”问题,海南省纪委坚持问题导向,出实招,层层传导压力——比照中央纪委的方式,筛选问题线索,向下转办督办。
同时,省纪委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集中排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市、县、乡镇纪委对受理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违纪信访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逐件梳理、建立台账,并严格按照问题线索处置要求明确具体负责人和承办人,限时办结。
问题线索排查过程中,省纪委领导对所联系的市县及省直单位有关问题线索进行督办、包案化解。如,有关领导带队到海口包案现场督办,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层层传导压力,督促问题解决。
去年以来,海南省纪委转给各市、县督办的有关问题线索共两批37件,第一批18件问题线索均已核查完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诫勉谈话4人,批评教育1人;第二批19件问题线索,目前已办结15件,其他线索正在办理中。
坚守主战场,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严肃查处了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党支部书记蒋侯吉,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出租集体财产、截留上级拨付渡船燃油补贴款等问题;严肃查处了秀英区长流镇棠昌村党总支书记吴古球,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瓜分集体经营所得问题……”海口市实行市、区两级纪委领导包案、定人定时查办责任制,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村官”坚决查处。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市共查处有关问题98个、处理257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4人次,通报曝光17批180人次。
从海口市查处的“蝇贪”数据可见,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基层是主战场。按照中央要求,省委、省纪委把压力传导到市县、责任压到基层,市、县党委发挥关键作用,市、县纪委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严格执行。
海南省各地认识统一、行动有力,通过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收集梳理问题线索,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据统计,去年以来,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对1154件基层党员干部信访举报问题立案审查,1399名涉案人员被查处,其中136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50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县查处的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比重占全县查处问题总数的近一半。如,乐东县纪委仅去年上半年就对13名“村官”进行立案审查,占全县立案审查总人数的43.3%。
“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回应群众期盼,基层党委和纪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层履职尽责是群众享有‘获得感’的力量之源。”海南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曝光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每天下午6点多,海南省地税局干部小陈手机都会收到“海南廉政”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案例查处情况,“又有‘苍蝇’被拍下来了”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
实现对查处的问题进行常态化通报曝光,支撑在背后的是一整套工作机制。据海南省纪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他们都会收到各地报送的信息,多则几十条。经过严格信息审核程序,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予以发布。
“这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腐败及违纪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又倒逼各级党组织真正落实‘两个责任’。”海南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一语中的地说,对查处的有关问题还要实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从海南省纪委通报的东方市农业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兴壮因下属违纪受到责任追究的案例就可见一斑。该局3名干部在瓜菜大棚验收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被查处。王兴壮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被东方市纪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本报记者 段小申 通讯员 方兴甫 曹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