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讲诚信?
2015-10-23 15:12:05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诚”包括诚实、坦诚、诚信、诚恳、诚意、真诚……多种含义。一个人做到了“诚”,处世为人就能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值得信赖。

在全社会开展以“诚”为主题的研究和讨论,对全民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诚是清泉,能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诚是阳光,能让万物感受到温暖;诚是雨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茁壮成长。

《辞海》对“诚”的注释是①真心实意。如开诚布公,开心见诚,无所隐伏。②真是;的确。③果真;如果。用“真”来注释“诚”。

“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中庸》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有:“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从以上论述足以看出了诚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间以诚相处,人与人之间以诚为本。诚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德,诚实守信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规则。小学课文《狼来了》这个故事历久不衰,教人讲诚、讲真话。美国人所尊敬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就是一个十分诚实的孩子。他用爸爸送给他的一把弯柄的小斧头砍断了父亲最喜欢的樱桃树,难过得哭起来,如实地告诉了爸爸,请求爸爸原谅。诚要从娃娃抓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教育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就会跟着错下去。俗语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终生受用。从小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骗人,知错就改,借东西要依期归还,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要解释清楚,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诚实守纪律,不讲过头话,不做亏心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诚信习惯的养成一要靠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父母的天职。诚要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让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阳光普照,落到实处。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考核教师、学生的重要标准。充分调动校长、教师的积极性,释放以学生为本的正能量。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优化育人环境,以诚立校,以诚立德,以诚处事,使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都渗透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和谐、法治的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和熏陶,以达到“诚”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每一个公民的心坎上。

诚,正如诗人汪国真说的:“如果付出是为了回报,那么我将会变得多么渺小。”诚,如斯言也。诚的基础是厚德载物。

有一年,法国作家博马舍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结束之后,他看到校园墙壁上张贴着一张海报,是为一名学生募捐的海报。原来这个大学的一个学生名叫比尔的患了一种很严重的疾病,需要钱用,同学们便贴了海报,号召倡议全校师生为比尔募捐。他得知详情后,立即捐100元给比尔,然后离开了那所大学。半年后的圣诞节,他收到了比尔寄的贺年卡,已经病愈的比尔向他表示了感谢!从那年之后,每年的圣诞节,他都能收到比尔寄来的贺年卡,内容都是向他谢恩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离开人世之前。博马舍因此感叹道:“我只是捐了一点钱,比尔却感激了我这么多年。所以,现在感动的心不是他,而是我了。”这个故事是对“诚”的最好的诠释。想让别人记得你的好,你先要诚心待人,好源于诚,诚创造诚。

诚心如水,最高境界的诚就像水一样的品性。水乐意滋长万物而不与它们竞争。水甘心居于众人不愿处的下位,所以接近于道。诚心如水,像水那样容纳万物,以柔克刚,有一种博大的胸襟与气魄,有一种千变万化又含蓄内敛的姿态。这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做人关键在于诚,诚心地内外兼修才会赢得人们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