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川首推政府“直审”村干部
2015-07-30 23:41:41 作者:新华社记者 编辑:蒋健 来源:新华社 点击:
“现在我是无债一身轻啊。”12月7日,淄川区太河镇梦泉村村书记李兴贵拿到了今年任职以来的第一份审计报告单,感到如释重负:“以前干工作总担心村民说这说那,现在把自己干干净净晒给老百姓,可以清清白白做事了。” 淄博市淄川区在全国首推撤销乡镇审计所改设直管分局。到目前,四个直管分局完成242个村居“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12600余万元,有4个村的村书记受到了组织处理。淄川的探索与实践,突破了村级审计的“瓶颈”,通过规范的政府审计,监督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民认可,村干部释然。 去年3月,淄川区政府整合审计资源,撤销乡镇审计所,由审计局设立派出分局,直接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据淄川区审计局局长张勉君介绍,政府审计专业而规范,村内经济事项从决策到实施,全程审计,“滴水不漏”。形成的报告为村干部任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审计数据。今年换届前,昆仑镇有个村的村民上访,反映时任村委的经济问题。有审计分局参加的工作组介入后,问题逐项查清,原村书记被开除党籍,换届时丢了“乌纱帽”。村民说:“一团乱麻可算让审计局理清了。” 西河镇山西村新当选的村主任王德桐要为村里修路,主动跑到审计局问:“修路是不是也要审?”审计人员说:“当然,用什么材料,花了多少钱,还有路的质量,样样都审。”他马上肃然:“小算盘不能打,得按正路子来,好好修。” 淄川区罗村镇党委书记翟纯乾告诉记者,“在农村,由于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占到8成以上,有的村干部就是财务公开、廉洁自律,也往往会受到部分群众质疑。现在好了,政府审计还了他们清白。”从乡镇“内审”到政府“直审”,实现了审计体制的跨越。淄川区委书记杨洪涛说:“‘撤所设局’实现了对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褚全德是一位在龙泉镇韩庄村干了36年的老书记。前不久,他把政府审计报告的相关结果贴上了村里的公示栏。他说:“咱是村民选上来的,得让村民知道咱都干了些啥。”他现在是淄川区“十佳”村书记,自愿把镇上奖励给村干部的20余万元奖金拿出来修路。村民说:“这样的村干部,俺服。”